宗教學(xué)·儒教·天地人
儒教信奉的三元神,即天神、地祇、人鬼。天神以上帝為尊,輔之以日月星辰、風雨雷電諸神。在中國古人心目中,天空就是天神居住的地方,稱為天廷。日月星辰諸神又稱為天官,分別掌管著人類的命運,例如文昌星主管文運,司命星主管人命,司祿星主管福祿,南極星主壽,火星主戰(zhàn),司災(zāi)星主災(zāi)等等。居住在天廷正中紫微宮的上帝則統(tǒng)管著天官,正如人間的帝王統(tǒng)治著文武群臣一樣。地祇以社稷為尊 (西漢以后,后土成為主神,社稷降為次神),輔之以山川、林澤、湖海、草木以及四方百物之神。中國古代崇奉的地祇之多,而且與百姓日常生活關(guān)系之密切,構(gòu)成了儒教的一大特色。《禮記·禮運》 有 “五祀” 之說,據(jù)東漢經(jīng)學(xué)家鄭玄的解釋,就是土神、門神、戶神、灶神與路神。根據(jù)儒家的教義,祭天是天子的特權(quán),也就是說,天神是天子之神,而地祇才是萬民之神。除了后土之外,地祇諸神在民間享受著廣泛的崇拜。第三個層次是人鬼,所謂“人鬼”,就是“人死而為鬼神者”,以始祖為至尊,輔之以列祖列宗、先圣先賢。古人信仰 “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之后靈魂尚在,祖先的陰魂是子孫的保護神,可以給子孫帶來幸福或懲罰,所以子孫必須“事死如事生”,這就是“追孝” 的宗教基礎(chǔ)。同時,中國古代的 “人鬼” 觀念,祖先崇拜之中,還包含著 “英雄崇拜”和 “圣賢崇拜”,只有對家族或民族有著特殊貢獻的列祖列宗和先圣先賢,才能享受最隆重的禮拜。儒教信奉的天、地、人三界諸神,來源于上古三代的傳統(tǒng)宗教,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商朝,歷代又有所變化。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后,便以儒家經(jīng)典為 “圣經(jīng)”,以儒教為 “國教”,于是天、地、人三元神也就成了漢民族尊奉的民族之神。
上一篇:宗教學(xué)·佛教·天臺宗
下一篇:宗教學(xué)·道教·天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