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葛洪
道教金丹派的奠基人。字稚川,自號抱樸子。生在江蘇句容一個沒落的貴族世家,少年時非常好學,因為家貧,自己白天上山砍柴薪,用所賣得的錢來買紙筆,晚上閉門學習,終于精通了儒家經典。但他真正感興趣的還是道教的 “神仙導養之法”,十八歲那一年,就拜在當時的著名道士鄭隱的門下,學習煉丹術。后來,他又拜南海太守鮑玄為師,這位鮑太守也是一位道教信徒,他見葛洪一派仙風道骨,非同凡人,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葛洪。葛洪這時雖然醉心于長生久視之道,不慕名利,但常常還是難免“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 (朝廷)”,曾經應吳興太守顧秘邀請,擔任將兵都尉一職,率兵討賊,并因此而獲得伏波將軍的頭銜。當時,西晉的天下已經危機四起,葛洪于是攜帶妻子回到家鄉,隱居深山,潛心修煉。葛洪堅信神仙可致,而其途徑就是服食丹藥,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都花在燒煉金丹上。就在這一段時間,他寫出了 《抱樸子》 這部在道教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不但全面總結了當時的煉丹成就及其具體方法,而且對道教的基本信仰進行了系統闡釋,第一次為道教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道教從此結束了其“下里巴人” 的歷史,開始成為一種品位較高的宗教。東晉開國初,他曾經再度出山,在宰相王導府中擔任顧問,朝廷屢次要委以重任,他都不愿從命。聽說廣東一帶出丹,葛洪便舉家南下,隱居羅浮山中煉丹,從此再也沒有出山。羅浮山也因此而成了一座道教名山,號稱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上一篇:文學·文集·花間集
下一篇:史學·史家·董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