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藝·中國園林建筑
中國園林建筑的肇始遠在公元前21世紀的商代。商代時在山林中選擇一塊地,里面放養一些野獸專供帝王狩獵,這樣的山林之地被稱為“苑”。到西周時期,苑的規模逐漸擴大,被稱為“囿”,囿內蓄養禽獸,并筑有靈臺,在靈臺上建造宮室以供帝王享受。到秦漢中國統一之后,苑囿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蓄養百獸,而且種植各種花草,建造宮殿以供觀賞游樂。漢代時建造的衛林苑,已經是一座比較成型的園林了。魏晉時期,尚好清談,許多文人墨客常常隱逸江湖,寄情山水,于是私家園林開始出現,帝王以狩獵為主的苑囿也開始向山水園林轉化。由于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建筑樣式的不斷豐富,在魏晉時代的園林中已經開始開池堆山,布置亭臺樓閣,創造出一種具有自然之美的環境。唐代是中國山水園林全面發展的時代,在京都長安城的北郊設有規模宏偉的禁苑,在大明宮內廷區,挖有太液池,池中堆有人工設置的蓬萊山,在池周圍設置了長廊和樓閣殿宇,這是當時一座較為突出的內廷園林。此外唐時的私人園林也有很大的發展,這些私人園林不僅建造得山水相依,而且池岸曲折,配有樓、亭、臺、廊,石竹曲徑,香花綠草,頗為優雅。宋代以后,造園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從貴族到平民都設置園林,建造亭榭,大規模的造園活動促進了我國造園技術和藝術的發展,園林中擬自然形態的特點愈加突出,往往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明清兩代園林發展到了極致,規模之大,氣勢之盛,都是歷代園林不可比擬的。清朝的圓明園、頤和園以及南方的私家園林都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之作。
中國園林根據建筑風格的不同可以分為北方園林和南方園林兩大派,北方園林是專指明清時期北京一帶所建的園林,著名的有承德避暑山莊和北京城內的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宮苑。北方園林在整體布局上比較完整,雖然試圖以自然山水為主要部分,但設計結構之中還是講究對稱均衡,園林建筑一般多封閉型的建筑單位,如宮、館、樓等,而且在建筑造型上講究溫柔敦厚,園內的植物種類因氣候條件的限制多為松柏。因而氣象莊重有余,活潑不足,加上園內的主要建筑都金碧輝煌,因而形成了北方園林特有的雄健豪放、莊重堂皇的建筑風格。而明清時代江南的私家園林,如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則因江南山清水秀,氣候溫和而獨具靈秀之氣。江南園林在布局上自由活潑,樓、閣、亭、廊曲折相連,并與山、水、石、洞上下溝通起伏,立體空間變化豐富又具有深幽之感。所采用的單體建筑更多的是亭、榭、廊、臺等,造型輕盈小巧,通透敞亮,同石竹花草相映成趣,南方園林的色彩裝飾也精致素雅,加之題聯匾額,既有“咫尺山林”的自然意境,又有濃厚的書香氣息,體現了南方園林婉約清麗、風雅不俗的建筑風格。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論·中國古代的詩歌
下一篇:音樂戲曲·中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