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王夫之
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學者。字而農,號薑齋,別號一壺道人、夕堂、椿杌外史等,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父親王朝聘和叔父王廷聘都是當地有名的學者。王夫之從小受嚴格的家教,7歲讀完《十三經》,14歲中秀才,16歲學詩,致力于四聲音韻之學。21歲時參加進步知識分子的組織“匡社”,24歲時考中舉人,次年因農民起義而未能入京參加會試。張獻忠起義軍入衡陽時,他拒絕了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邀請。明亡后,清兵南下,他和同鄉管嗣裘于衡山起兵抗清,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他幸免于難,逃亡到肇慶,受瞿式耜的推薦入南明桂王政府供職。后因觸怒政府中要員而被迫辭官,顛沛流離于苗族山區,最后定居于湘水之西石船山,潛心著書,直至去世。期間降清將領吳三桂及清朝官吏曾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拒絕了。
王夫之一生,對天文、歷法、數學、地理都有研究,而在經學、史學、哲學、文學領域里造詣更深。在哲學上,他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批判了宋明理學“理在氣先”的唯心主義謬論,認為“氣者,理之依也”、“理在氣中”;批判了程朱理學“離器言道”的唯心主義論調,強調“天下唯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反對程朱理學的“知先行后”論,也反對陸王的“知行合一”思想,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在理欲問題上,他反對宋儒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天理、人欲對立的錯誤觀點,認為天理和人欲是統一的,認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在社會觀上,他反對君主專制,提出土地并非帝王的私人財產,應歸耕者所有,豪強地主不能兼并土地。同時提出“道日新”觀點,肯定歷史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變革。王夫之著作很多,有110種,三百多卷。其中主要有《讀通鑒論》、《宋論》、《張子正蒙注》、《周易外傳》、《思問錄》、《讀四書大全說》、《黃書》、《噩夢》等。他還善寫詩文,工于詞曲,在詩論上有獨到見解。他的著作在清代長期被列為禁書,至清末才開始刊行。王夫之繼承和發展了前代思想,把舊唯物主義推向高潮。梁啟超曾說:“五百年來學者,真通夫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王夫之在中國哲學史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王充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