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楹聯(lián)·徐渭
字文長(初字文清),別號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少有才名,為邑諸生,師事王陽明之門人季本,總督胡宗憲招致幕府,以草《獻白鹿表》負(fù)盛名。其天才絕倫,詩、文、書、畫、戲曲,無一不精,然他自己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湯顯祖《徐文長傳》引)二十歲考取山陰縣秀才,鄉(xiāng)里已有文名;曾與蕭勉、陳鶴等被稱為“越中十才子”。但是其后連應(yīng)八次鄉(xiāng)試都沒有考中,終身不能得志于功名。他的書論主張抒寫性情,有自己的面目,臨摹前人貴在不失自己的個性,不必求真點畫酷肖,而在得古人意氣。同時,他論書一反前人注重骨力的理論而強調(diào)“媚性”,其言曰:“世好趙書,女取其媚也,責(zé)以古服勁裝可乎?蓋帝胄王孫,裘馬輕纖,足稱其人矣。他書率然,而《道德經(jīng)》為尤媚。然可以為槁澀頑粗,如世所稱枯柴蒸餅者之藥。”(《書子昂所寫道德經(jīng)》)
徐渭被譽為“八法散圣”。他的書法作品中,篆、隸很少見到,楷書也不多見,最為常見的是行草,而尤以草書藝術(shù)稱著。他學(xué)的《千字文》能夠很好地反映其楷書藝術(shù)。和明人及以前古人的小楷相比,他自有面目,他在楷書中時常用行書的筆意,甚至直接以行書出之。徐渭的草書以其跌宕縱橫、奔放淋漓的筆姿,揮寫自己胸中的豪氣,打破章法的陳規(guī),雖被人譏為“野狐禪”,但卻如“字林俠客”呼嘯馳騁于明代書壇。他曾自撰《墓志銘》云:“渭為人,度于義無所關(guān)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完全一奇?zhèn)b式的人物。這樣,便使其視草書為一種生命行為,他的“狂”代表了他的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出他的奇杰的人格、情趣。嘉靖時,王、李倡七子社,謝榛以布衣被擯,渭憤其以軒冕壓草布,誓不入二人黨。后二十年,袁宏道游越中,得渭?xì)堗允炯谰铺胀g,相與激賞,刻其集行世。明陶望齡《歇菴集》曰:“渭行、草書精佛偉奇杰。其論書主于運筆,大概昉目諸米氏云。”明袁宏道《中郎集》曰:“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有《路史分釋》、《徐文長佚草》、《徐文長集》,于三教及方伎書,亦多有箋注。《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傳。
上一篇:繪畫·徐渭
下一篇:音樂戲曲·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