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滄海遺珠
【出典】 《舊唐書》卷八九《狄仁杰傳》:“仁杰為吏人誣告,立本見而謝曰:‘……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薦授并州都督府法典。”《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杰傳》:“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詔,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釋義】 唐人狄仁杰初為汴州參軍,才德優(yōu)異卻不被重用,黜陟使閻立本譽(yù)之為“滄海遺珠”。后常用此典稱美被埋沒的賢才。
【例句】 ①可笑昆山夸片玉,須憐滄海嘆遺珠。(王之道《浣溪沙·賦春雪追和東坡韻四首》其四1149)這里以滄海遺珠自擬,傷嘆懷才不遇。②真英物,似昆山片玉,滄海明珠。(無名氏《沁園春》[萱草闌干]3773)這里用本典,稱頌對方生子不凡,必成大器。
上一篇:典故《滄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潮州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