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歐陽修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是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更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永豐縣)人。出身貧寒,4歲喪父,其母以荻稈畫地教他識字。10歲能詩,且小有名氣。天圣八年(1030)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調(diào)汴京任館閣校勘,參與編修《崇文總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而得罪保守派,貶為夷陵縣令,后調(diào)乾德縣令。慶歷元年(1043)被調(diào)回京任館閣校勘,此后又任太常丞、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河北轉運按察使等職。慶歷新政失敗,他寫文抨擊保守派,被貶為滁州知州,自號醉翁,后又知同州。不久又召回編修《新唐書》,此后又先后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亳州知州、青州知州。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青苗法”。熙寧三年(1070)改知蔡州,更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退休,次年七月病逝,謚為文忠。
歐陽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學家,在散文、詩、詞、史學、考古等方面都留下了豐富的遺產(chǎn)。他在韓愈之后倡導了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反對浮靡綺麗,并以創(chuàng)作實踐批評了“西昆體”,確立了平實流暢、委曲婉轉的文風,因而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詩雄健清新,詞感情深挈。與宋祁合修的《新唐書》,獨立修撰的《新五代史》及《集古錄》1000卷,是其史學和考古學成就,為研究歷史、校正古籍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原始資料。有《歐陽文忠公集》等流傳于世。
上一篇:古代典籍·梁書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