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鼓詞
主要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一種說唱音樂。鼓是重要的伴奏樂器,演員邊演唱邊擊鼓,掌握節奏,因以得名。明代的鼓詞,現存者以《大唐秦王詞話》為最早。明末清初賈鳧西的《木皮散人鼓詞》也是著名的鼓詞作品。鼓詞在清初有較大發展,盛行于北方城市,尤其流行于山東、河北一帶。當時演唱的小型鼓詞只用一個曲調不斷反復演唱,長篇鼓詞則叫做“大書”,摘唱其中精彩的段落叫做“段兒書”。鼓詞的進一步發展,便出現了“大鼓”的形式,它是在鼓詞與各地方言、民歌、小調相結合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木板大鼓、西河大鼓,安徽大鼓、京韻大鼓、湖北大鼓等。“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省中部農村,清道光年間的馬三峰在“木板大鼓”的基礎上,吸收戲曲、民歌曲調,創造出新的聲腔,并將伴奏樂器小三弦改為大三弦,木板改為鐵板。“梨花大鼓”主要流行于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安徽大鼓”流行于安徽省及長江沿岸部分城市。“湖北大鼓”原名“打鼓說書”,是由道光末年北方鼓書藝人丁鐵板在湖北發展起來的。“京韻大鼓”產生于清代末年,起源于河北中部保定、河間一帶。它是“河間調”與“子弟書”的合流,流行于京津地區。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黃道婆
下一篇:歷代改革變法運動·齊威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