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典籍論·評論及資料·詩源辯體
許學夷,字伯清。……少學詩,《三百篇》、《楚騷》、古今諸詩,靡不探索而溯其源。既而作 《詩源辯體》,歷四十年,十二易稿,業乃成。其首論曰:“詩自 《三百篇》以迄于唐,其源流可尋而正變可考也,學者審其源流,識其正變,始可與言詩矣。古今說詩者無慮數百家,然實悟者少,疑似者多。鐘嶸述源流而恒謬,高棅序其正變而屢淆,予甚惑焉。于是《三百篇》而下,博訪古今作者凡若干人,詩凡數千卷,蒐閱探討,歷四十年。統而論之,以 《三百篇》 為源,漢魏六朝唐人為流,至元和而其派各出。析而論之,古詩以漢魏為正,太康、元嘉、永明為變,至陳梁而古詩盡亡; 律詩以初盛唐為正,大歷、元和、開成為變,至唐末而律詩盡敝。既代分以舉其綱,復人判而理其目。諸家之說,實悟者引證之,疑似者辯明之。反復開合,次第聯絡,積九百五十六則,凡十二易稿而書成。爰自《三百》,下至五季,采其撰論所及有關一代者一百六十九人并無名氏,共詩四千四百七十五首,以盡歷代之變,名曰《詩源辯體》。宋、元、皇明,別為論次。”……故其書雖論述古人,而源流正變、消長盛衰,闡泄詳明,褒者得其髓,貶者砭其骨,宏博精詣,集詩學之大成。學者至是,而知有所歸矣。(惲應翼《許伯清傳》)
上一篇:唐詩·典籍論·評論及資料·詩法正論
下一篇:唐詩·典籍論·評論及資料·詩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