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唐宋詞匯評賞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編年】
《孔譜》:元祐六年(1091)三月六日。《咸淳臨安志》卷七十:道潛,於潛浮溪村人,字參寥,本姓何。幼不茹葷,以童子誦《法華經》,度為比丘,于內外典無所不窺。能文章,尤喜為詩。秦少游與之有支、許之契。嘗有《臨平絕句》云:“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蘇軾一見,為寫而刻諸石。后遇軾于彭城,在座賦詩,援筆立成,軾甚愛之,以書告文同,謂其“詩句佳絕,與林逋上下,而通了道義,見之令人蕭然。軾謫齊安,道潛不遠二千里相從,留期年。遇移汝海,同游廬山,復歸於潛山中,軾有次韻道潛留別詩。軾守錢塘,卜智果精舍居之。入院分韻賦詩,軾云:“云崖有淺井,玉醴常半尋。遂名參寥泉,可濯幽人襟。”又為作《參寥泉銘》。
【匯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六:《后山詩話》謂:“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余謂后山之言過矣,子瞻佳詞最多,其間杰出者,如(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別參寥詞;(略)凡此十余詞,皆絕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
又,卷三十九:東坡別參寥長短句云:“有情風(略)。”其詞石刻后,東坡自題云:“元祐六年三月六日。”余以《東坡先生年譜》考之,元祐四年知杭州,六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則長短句蓋此時作也。
黃蘇《蓼園詞選》:此詞不過嘆其久于杭州,未蒙內召耳。次闋見人地相得,便欲訂終焉之意。未免有激之言,然意自爾豪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東坡《八聲甘州》結數語云:“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寄伊郁于豪宕,坡老所以為高。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杰。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者”。詞境至此觀止矣。(略)云錦成章,天衣無縫。是作從至情流出,不假熨貼之工。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起筆破空而下,風潮來去,有情而實無情,千古之循環興廢,大抵如斯。惟有此高世之想,故下闋與參寥子相約,爾我之交誼,應效謝安在新城欲自海道還,以遂其雅志,勿效羊曇他日發馬策西州之感也。
【附錄】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謂此詞“石刻后,東坡自題云:‘元祐六年三月六日。’”
傅干《注坡詞》卷二詞題:“寄參寥子,時在巽亭。”《輿地勝紀》卷二《臨安府·景物上》:“巽亭:在舊治南園。郡守蔣堂建,以對江山之勝。”
上一篇:《晁補之·八聲甘州·歷下立春》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晁補之·八聲甘州·揚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