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概說·唐詩的流派·王楊盧駱當時體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是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一首。“王楊盧駱”是唐初被合稱為“四杰”的四位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詩中所說的“當時體”是什么呢?
初唐時期,應制奉和的綺靡詩歌占了主要地位,但是,這種詩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寫的。你必須要是那個富貴圈子里的人,要有參與其事的資格。王、楊、盧、駱都是仕途失意之人,但又才氣橫溢,自視甚高。他們不屑于寫那些金玉其外的“上官體”詩歌,也寫不出那樣的詩歌。在理論上,他們提倡詩文的經世教化作用,而在實際創作中,更多的是命途坎坷的牢騷、羈旅游宦的悲愁。“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駱賓王《從軍行》),有慷慨蒼涼之氣,但現實生活卻是“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盧照鄰《行路難》)。他們也因此對社會現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寫出了《長安古意》(盧照鄰)《帝京篇》(駱賓王)等較為優秀的詩篇,拓寬了詩歌的題材。“宮體詩在盧、駱手里是從宮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楊的時代是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聞一多《唐詩雜論·四杰》)。
四杰詩歌的境界雖然不高,題材范圍也相對狹窄,但藝術成就卻很高。完善了律絕,發展了歌行,為盛唐詩歌的繁榮打下了基礎。他們的這種特色的詩歌,就是杜甫所稱的“當時體”。在盛唐詩人眼里,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在唐代初年,卻是高出其他詩人很多的。
上一篇:唐代著名詩人·盛唐·王昌齡
下一篇:唐代著名詩人·初唐·王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