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格律·近體詩的格律·古絕
如果把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的詩稱為絕句,那么這種體裁很早就有了,但是在唐以前,沒有用韻、平仄等格律要求。唐代以后,對絕句有了很嚴格的要求,但是,我們在讀唐詩的時候,會發現許多不合律的絕句。這些不合律的絕句,絕不是那些詩人不懂格律,因為它們有許多都出現在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大詩人的詩歌中,而是有意為之。這種詩歌,在唐詩中的數量不少,也得到后人的承認,比如后代的唐詩選本,如清沈德潛的《唐詩別裁》等,把這些詩都選入絕句類中。
這些不合唐代詩律的絕句,有人稱之為“變體詩”,有人稱之為“古絕”。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不完全按照平仄要求。比如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二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但第五字“上”當平而仄。第三句當粘,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但現在是“仄平仄平仄”,完全失粘。第四句應該對,如果按現在的第三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但現在是“平平平仄平”,完全失對。
其二,唐人絕句要求必須押平聲韻,而有的偏押仄聲韻,比如: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
高 適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兩首詩都全押仄聲韻。這兩種情況,都被稱為“古絕”。
上一篇:唐詩故事·壓倒元、白
下一篇:唐代著名詩人·晚唐·司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