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十六卷。南宋陳與義撰。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太學上舍甲科,歷任府學教授、太學博士、秘書省著作佐郎等職,南渡后,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參知政事。
《簡齋集》賦、銘一卷,詩、詞十五卷。陳與義詩前期多為流連光景之作,以明凈的詩句描寫春光、秋雨、夏日等,表現個人的生活情趣。南渡以后,出現了較多感懷時事的作品,如《次韻尹潛感懷》慨嘆金人入侵而國中無人,《傷春》諷刺南宋小朝廷的逃跑,并勉勵愛國將領勇敢戰斗,《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牡丹》等詩也是傷時撫事之作。陳與義前期詩受到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但詩風明快,很少用典,又不完全同于江西派詩人。后期詩作傾向杜甫,對杜詩的精神實質有了更深入的體會,詩風轉為沉郁悲壯,成為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在南宋詩名甚高。陳與義詞較少,但頗有佳作,《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代表作,抒發了經歷國破家亡巨大變化的無限感慨,其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胡仔、黃昇等人對其詞有較高評價。
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已佚。現有清武英殿聚珍版本。南宋胡穉有《增廣箋注簡齋詩集》,僅收詩、賦,重加編次為三十卷,附《無住詞》一卷,并有《正誤》及《年譜》,《四部叢刊》據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陳簡齋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與義集》以胡本為底本排印。
上一篇:漱玉詞
下一篇:石湖居士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