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集。一卷。宋李清照撰。李清照(1084一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女,母王氏為狀元王拱辰孫女。清照幼承家學,少有文名。工書能文,兼通音律。年十八,嫁太學生趙明誠,婚后情篤。明誠出仕,旋因黨禍連累而身陷囹圄,出獄后放歸故里青州。夫婦志同道合,以搜集、整理金石書畫為樂。金兵南侵,明誠在外為官,清照孤身避難,南逃建康,而明誠遇疾卒于任所。從此清照飄泊于東南湖州、越州、明州、金華、臨安等地,所攜文物被盜散失,終窮愁潦倒而死。李清照除了詩詞創作外,還是一位詞論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十一俱載其《詞論》一篇,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觀點,頗受后人重視。
《漱玉詞》中的作品,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多寫自然風光和閨閣少女生活情趣,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抒發思念游宦在外的丈夫的作品,如《如夢令》二首(常記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意旨清新,風調活潑,即使寫閨中寂寞、離別相思,也掩抑不住青春的氣息。靖康亂后,李清照后期詞一掃早年的清麗明快,充滿了凄苦愁怨之音。詞中多寫對北方的懷戀和對京洛盛事的回憶,個人遭際與國家命運交織其中,如《永遇樂》(落日镕金)、《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等可作代表。即使是對景抒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也多移情于物,語帶凄咽,指向國破家亡的主旨,令人不忍卒讀。李清照詞上承馮李晏歐,以蘊藉含蓄見長。她善于選用典型性生活片段,攝入詞中,具體細致地展開對女性心理活動的描繪。在意境塑造方面,能化平淡為高奇、化抽象情思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如寫愁緒,“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都是為人稱道的佳句。語言優美精巧,而又妙造自然,偶以方言口語入詞,能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情味濃郁,故彭孫遹說其”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金粟詞話》)。又富于音樂美,講究舌音、齒音的交錯和疊字的連續運用,如《聲聲慢》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其創造性向來為詞評家所盛贊。清照詞風格鮮明獨特,被稱為“易安體”,從南宋起就不斷有人仿效,辛棄疾也有注明“效易安體”的詞作。由于其高超的藝術造詣,后人更奉為婉約詞正宗,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與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又有人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沈去矜《填詞雜說》),稱為“二李”。清照詞躋于男性大詞人作品中決無愧色,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三)認為:“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之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著錄《漱玉集》一卷,又稱“別本分五卷”;黃昇《花庵詞選》稱有《漱玉集》三卷;《宋史·藝文志》說有《易安詞》六卷,今均失傳。明汲古閣主人毛晉《詩詞雜俎》中有《漱玉詞》,存詞十七首,“蓋后人裒集為之,已非其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刻本,清乾隆時輯入《四庫全書》。光緒時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收《漱玉詞》,以曾慥《樂府雅詞》為基礎,輯得五十首,況周頤增補八首,共五十八首,這是歷來重輯李清照詞集的第一部。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漱玉詞》有六十首,經唐圭璋增補輯入《全宋詞》。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校勘精審,參稽材料豐富,注釋詳盡可靠,是各種新出李清照集中較優的本子。
上一篇:片玉詞
下一篇:簡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