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尸
【出典】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八《罵尸蟲文》:“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蟲三,處腹中,伺人隱微失誤,輒籍記。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讒于帝以求饗。’”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二《玉格》:“庚申日,伏尸言人過;平命日,天曹計人行。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臟;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亦曰玄靈。又曰:一居人頭中,令人多思欲,好車馬,其色黑;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飲,恚怒,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殺。七守庚申三尸滅,三守庚申三尸伏。”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三《三洞徑教部·太清中黃真經》:“三蟲未去,子踐荊榛之田;當三蟲已亡,自達華胥之國。”參見“九蟲”條。
【釋義】 道教認為人身上皆有三尸蟲,潛藏于人的頭部、腹部和足內,伺察人的過失,損害人的健康。可以通過修煉和施法術消滅三尸蟲,使人長生。
【例句】 真虎真龍,吃盡三尸及九蟲。(宋先生《丑奴兒》[金公本是乾家子]2121)這里說通過修煉內丹消滅體內的三尸與九蟲。
上一篇:典故《三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三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