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晉道《青玉案》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君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長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考證】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世傳《江城子》、《青玉案》二詞,皆東坡所作,然《西清詩話》謂《江城子》乃葉少蘊作,《桐江詩話》謂《青玉案》乃姚進道作。《青玉案》詞云:“三年枕上吳中路(略)。”
陳善《捫虱新話》卷六:《東坡集》有《葉嘉傳》,此吾邑陳表良作也。表良名元規,不及見其人,蓋名士也。予在中江見朱漕說。坡復有和賀方回《青玉案》,卒章有“曾濕西湖雨”之句,人以為坡詞,此乃華亭姚晉道作也。
《四庫全書提要·東坡全集》:觀《捫虱新話》稱《葉嘉傳》乃其邑人陳元規作,和賀方回《青玉案》詞乃華亭姚晉作。集中如《睡鄉》、《醉鄉記》,鄙俚淺近,決非坡作,今書肆往往增添改換以求速售,而官不之禁云云。則軾集風行海內,傳刻日多,而紊亂愈甚,固其所矣。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十二:作和賀方回《青玉案》詞者,其人蓋姚姓而字晉道,《提要》脫一“道”字。
《全宋詞》此首下注云:案此首別又作蘇軾詞,見曾慥本《東坡詞》卷下。別又作蔣璨詞,見《樂府雅詞拾遺》卷上。《陽春白雪》卷五又作姚志道詞。未知孰是。《桐江詩話》云姚進道作。
編者按:賀鑄《青玉案》詞,據鐘振振《東山詞》注,疑其作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初夏。故黃庭堅于建中靖國間還自黔中,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作詩記之。而其時蘇軾北歸途中,卒于常州,實未及見賀鑄此詞。首句“三年枕上吳中路”,亦與蘇軾身世不合。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有紹興十八年(1148)自序。《桐江詩話》,撰人無考,今有《說郛》本,郭紹虞《宋詩話輯佚》本,所述多唐與北宋詩,最晚論及紹興初汪彥章頌閩帥程進道詩。其刊行當在胡仔《叢話》前集之前。《全宋詞》以此姚晉道為北宋人,蓋亦有據,然《全宋詞》又以姚晉道即姚述堯,則又非是。據《咸淳臨安志》卷六十一,姚述堯為紹興二十三年(1153)進士,嘗知溫州樂清縣,有《簫臺公余詞》,與作《青玉案》詞之姚晉道當為二人,茲識此待考。
【附錄】
呂渭老《水調歌頭》詞序:十月初十日,同周元發謁姚氏昆季,多不遇。因與說道小飲,出其兄進道作《水調歌頭》一韻,幾二十首,讀之,殆不勝情。次其韻作一篇,懷其人,亦以贈元發、說道。
呂渭老《水調歌頭·哭進道。“飛橋自古雙溪合,檉柳如今夾岸垂”,么金店別業詩》:詩人翻水盡,寂寞五侯煙。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列青天。記得平生談笑,夾岸手栽楊柳,同泛夜深船。溪水還依舊,深淺半青竿。小神仙,殷七七,許閑閑。黃粱未熟,經游都在夢魂間。我厭囂塵濁味,幾欲凌云羽化,雞犬不留殘。俗事丹砂冷,且抱一枝安。
呂渭老《水調歌頭》十首跋:何山道人《水調歌頭》二十一首,余和之,計前后凡八首。道人之語,如謝康樂詩,出水芙蓉,自然可愛,余誠不足以繼其后。嗚呼,道人死矣,仙耶人耶,皆不知。俟如其數,焚香燒以與之。魂如有靈,當凌云一笑。
上一篇:姚孝寧《念奴嬌·詠月》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孫艤《菩薩蠻·落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