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琴得焦桐
典源出處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亡命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 (cuan) 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蛘堉?,削以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薄端囄念惥邸?卷四十四亦引,末有“有殊聲焉”一句。《后漢書·蔡邕列傳》 亦載。
釋義用法 漢代蔡邕善察音,在吳地聽到火燒桐木爆裂的聲音,知是良材,取來做琴,果然音色很美,因為琴尾尚留有火燒的焦痕,所以被稱作焦尾琴。后以“焦桐”等稱良琴或素質很好的人才; 以“爨下焦”等比喻良材不得其用或遭受折磨; 以“桐遇知音”等指善于鑒拔人材。
用典形式
【桐尾】 唐·白居易:“劍鋒缺折難沖斗,桐尾燒焦豈望琴?!彼巍?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uyo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陸游:“竹頭那足用,桐尾不禁焦?!?br>
【焦尾】 唐·顧況:“此琴等焦尾,此鶴方胎生?!痹ひ沙模骸盁o窮真味思焦尾,有限浮生嘆白駒?!?br>
【焦桐】 唐·張祜:“焦桐彈罷絲自絕,漠漠暗魂愁夜月。”元·王學文:“誰共說,都付與焦桐,寫入梅花疊?!鼻濉に螤危骸爸煜沂нz調,嘆息撫焦桐。”
【焦琴】 宋·劉過:“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但托意焦琴紈扇。”
【薪余】 宋·黃庭堅:“牛鐸調黃鐘,薪余合琴瑟?!?br>
【尾半焦】 宋·陸游:“棧邊老驥心空在,爨下殘桐尾半焦?!?br>
【憐焦尾】 清·顧紹敏:“中郎應自憐焦尾, 巧匠何堪笑斲輪。”
【焦梧桐】 唐·賈島:“愿傾肺腸事,盡入焦梧桐?!?br>
【蔡邕琴】 清·陸圻:“醉后難忘公瑾曲,愁來獨抱蔡邕琴。”
【爨下聲】 宋·陸游:“帖看貞觀行間印,琴記中郎爨下聲?!?br>
【爨下余】 唐·韓愈:“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余。”
【爨下焦】 宋·陸游:“青黃未勝溝中斷,宮徵何殊爨下焦?!?br>
【爨余材】 清·葉方靄:“今遇吾君重拂試,孤桐果否爨余材。”
【爨余音】 清·黃鷟來:“璞玉棄為臺上坫,枯桐孰辨爨余音。”
【帶火焦桐】 唐·劉禹錫:“飽霜孤竹聲偏切,帶火焦桐韻本悲?!?br>
【桐遇知音】 唐·白居易:“馬因回顧雖增價,桐遇知音已半焦?!?br>
【桐薪鳴灶】 宋·黃庭堅:“桐薪鳴灶間,劍氣吐吳分?!?br>
【暗辨桐聲】 唐·張籍:“閑憐鶴貌偏能畫,暗辨桐聲自作琴?!?br>
【琴得焦桐】 宋·陳師道:“驥收鹽坂車前足,琴得焦桐爨下聲?!?br>
【翠桐入爨】 唐·賈島:“翠桐猶入爨,清鏡未辭塵?!?br>
【炊爨得琴材】 宋·陸游:“舊為愛茶分水器,近緣炊爨得琴材?!?br>
【樵爨得孤桐】 唐·劉禹錫:“古來賞音者,樵爨得得孤桐?!?
上一篇:詩詞典故《牛鐸有宮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琴高騎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