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歷代詩話》新詩鑒賞
詩論,八十卷,明末清初吳景旭撰。景旭(1611~1699),字旦生,號仁山,歸安(浙江省吳興市)人。明諸生,入清后未仕,筑堂于元趙孟頫故宅,名南山,在此嘯詠終日,以著述自娛。其子吳光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
此書以天干為目,分為十集:甲集六卷論《詩經》;乙集六卷論《楚辭》;丙集九卷論賦;丁集六卷論古樂府;戊集六卷論漢魏六朝詩;己集十二卷論杜詩,其中三卷為《杜陵譜系》;庚集九卷論唐詩;辛集七卷論宋詩;壬集十卷論金元詩;癸集九卷論明詩。
其體例為:先列要論述或考辨的題目,再引原詩(賦)句,列舊說于次,然后發表自己的意見,俱標明“吳旦生曰”,非常醒目。列為條目者多為詩中疑難或有爭議的問題,共一千余條,上下兩千條,涉及典章制度,地理歷史,禮儀風俗,乃至難字俗語,面十分廣。在辨析考證中多注重對詩意的闡釋,包括解釋主題、說明時代背景,記述風土習俗。
全書的重點在杜詩與唐詩,吳氏在這方面造詣也最深。他重編的《杜甫年譜》指出了兩《唐書》《杜甫傳》的錯誤十余處,糾正了宋元杜甫研究者所編制杜年譜中的錯誤多處。如杜甫何時與李白相識,過去的年譜都編在開元二十五年,這是錯誤的,吳氏編在天寶三年是正確的,從杜詩中可找到許多論據。
在“唐詩”卷中考證和解釋了唐詩中出現過的一些俗事、俗語,給研究唐詩者很大幫助。吳氏在詮釋詩句時旁征博引,并能融會貫通,其方法近于乾嘉學者治經。
有中華書局1959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東堂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詠史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