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彼黍離離,
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
中心搖搖。(三家搖作愮。)
知我者,
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韓蒼作倉。)
此何人哉?
(離、靡,歌部。苗、搖,宵部。憂、求,幽部。天、人,真部。)
彼黍離離,
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
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
此何人哉?
(離、靡,歌部。穗、醉,脂部。憂、求,幽部。天、人,真部。)
彼黍離離,
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
中心如曀。
知我者,
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
此何人哉?
(離、靡,歌部。實、噎,脂部。憂、求,幽部。天、人,真部。)
〔譯文〕
看那黍禾長得歷歷成行,那片嫩苗是叢叢的高粱。走到這里不由得徘徊惆悵,心神不安搖搖晃晃。了解我的說我心煩惱,不了解我的說我把什么找。老天啊,老天!是誰弄成這樣?
看那黍禾長得歷歷成行,那片抽穗的是高粱。走到這里不由得徘徊惆悵,心中煩亂像個醉漢。了解我的說我心煩惱,不了解我的說我尋找什么。老天啊,老天!是誰弄成這樣?
看那黍禾長得歷歷成行,那片結粒的是高粱。走到這里不由得徘徊惆悵;心里像有東西堵得慌。了解我的說我心煩惱,不了解我的說我尋找什么。老天啊,老天!是誰弄成這樣?
〔評介〕
《黍離》三章,章十句。《詩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宋朱熹也同意此說。近人學者對此篇又有四說。郭沫若以為系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見《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余冠英認為“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見《詩經選譯》);陳子展認為是“詩人敘述宗周故都,看見小米高粱都很茂盛,引起了無限的感慨,無限憂思的詩”(見《國風選譯》);高亨認為“西周亡后,東周王朝的大夫,因事又到鎬京(西周的京城),看見原來宗廟宮殿所在的地方都變成田野,長了莊稼,他悲悼西周滅亡,因作此詩。”(見《詩經今注》)。
總覽全詩,周大夫閔周之作,當為可信。他憂國憂民更加怨恨戰亂。經學者考證該詩寫于東遷以后。周朝自東遷后,領土削減,國力衰弱,民生疾苦,是創作《黍離》的時代背景。當時由于西周最后一個統治者周幽王的殘暴,政治腐敗,人民痛苦。最后導致幽王被殺,王室衰微,周王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當東周大夫出行至舊都鎬京,見宗廟宮室毀壞,現已變成一片田野。觸景生情,感慨而發,故作此詩。《黍離》是反映東周社會現實的重要詩篇之一,很有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無論從政治思想內容,還是從寫作技巧上,該詩堪稱文學史上的名篇,在《詩經·王風》中列為首篇,更是當之無愧的。
全詩三章都疊詠“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利用音樂的旋律,重疊的字句,來表達詩人的情感。所謂“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讀罷勾起讀者的萬般同情,極富感染力。清方玉潤《詩經原始》眉評:“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無限。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吊詩中絕唱也。唐人劉滄、許渾懷古諸詩,往跡襲其音調。”可見這首詩影響之深遠。
詩中抒發情感一層深一層,心憂越逼越緊。其三章意義是有變化的。如一章“中心搖搖”是心神不定,二章“中心如醉”是不能自主,三章“中心如噎”則簡直是說不出話了,由于這些不同的字眼使三章的情感逐漸上升直達到頂點,這就使該詩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詩的語言也很精練。例如“搖搖”、“醉”、“噎”三個詞,形容不同的心情,恰當深刻,感情色彩很濃,真是無法改易。又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樣的句子是十分恰當地表現了詩人面對現實,內心的苦悶和悲憤。再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三次詠唱,三次發問,敢向蒼天發問,敢指責這是誰的罪過?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反抗意識和愛國精神。
上一篇:《黍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黍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