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池, 東城門外護城池,
可以漚麻。① 可以泡麻織衣裳。
彼美叔姬,② 美麗姬家三姑娘,
可與晤歌。③ 可以和她相對唱。
東門之池, 東城門外護城池,
可以漚紵。④ 可以泡苧織新裝。
彼美叔姬, 美麗姬家三姑娘,
可與晤語。⑤ 有商有量情意長。
東門之池, 東城門外護城池,
可以漚菅。⑥ 可以浸茅做鞋幫。
彼美叔姬, 美麗姬家三姑娘,
可與晤言,⑦ 可以向她訴衷腸。
(程俊英譯)
【注】①漚:浸泡。②叔姬:美女的代稱,《毛詩》作“淑姬”。叔,排行第三。姬,姓。③晤歌:相對而歌。④紵(zhu):麻的一種,亦名苧麻。⑤晤語:相對商討。⑥菅(jian):茅一類的草,可用以搓繩編草鞋。⑦晤言:對面交談。
《詩經》中有五首以“東門”為題的詩,《鄭風》中有《東門之墠》,《出其東門》,《陳風》中有《東門之枌》、《東門之池》、《東門之楊》,五首無一不是情詩,大都寫青年男女在東門外廣場上、大樹下、護城池旁“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朱熹語)的歡會。“會男女”的地點不再限于《溱洧》、《漢廣》、《褰裳》等詩所表現的水濱,東門外似也成為約定俗成的談情說愛的場所。
《東門之池》共三章,每章四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雖然每章只換兩個字,但卻寫出了感情的歷程。從“漚麻”、“漚渲”到“漚營”,從“晤歌”、“晤語”到“晤言”,它運用民歌所習見的重章疊句,易詞申意的手法,使詩情得以循序漸進、節奏鮮明地表現出來。
詩中的男主人公愛上了東門城池浸麻織布的女子,“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兩句對于全章來說是賦也是興。說它是賦,因為它交待了這首戀歌產生的地點,交待了戀愛一方——“叔姬”的身份。說它是興,因為從“東門之池”寫到“彼美叔姬”,從“可以漚麻”寫到“可與晤歌”,這其中有個聯想的過程。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東城門外護城池,可以泡麻織衣裳”,“東城門外護城池,可以泡苧織新裝”,“東城門外護城池,可以浸茅做鞋幫”,這些看似平常又不經意的敘述,其實恰是戀愛者內心深沉的剖白:織衣、做鞋這些女紅,不正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嗎?這個女子的勤勞能干引起他的好感和愉悅,愛慕追求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于是他就不斷地詠唱起來。“復沓是歌謠的生命”(朱自清《新詩雜話》),我們正是從那近于執著的一唱三嘆中感受到一種人情的美好,一股勃勃的生機。
《東門之池》其實只寫了感情歷程中的一個片斷,其表情法是較為蘊藉的。“不是哀絲豪竹一路,也不是急管促板一路;專用和平中聲,出以搖曳”。(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感情的河水清澈舒緩,表達的方式樸實坦白。這個男子沒有將他的情懷訴諸狂放熱烈的舞蹈,也似乎沒有去著意安排詩情畫意的幽會,他只是從“彼美叔姬”“漚麻”、“漚紵”、“漚菅”的勞動中看到她的美麗可愛,于是就和她對歌,找她談天,最后才隱約地向她吐露衷腸。感情的發展是自然的,平和的,也是讓人們心領神會的。詩中雖只寫“可與晤歌”、“可與晤語”、“可與晤言”的“做什么”的意愿,而未直寫“怎樣做”的具體行為,但我們是可以想見其行動的。詩中雖沒說明那個姬家姑娘對求愛的反應,更無如《東門之枌》中“子仲之子”表示允諾的“貽椒”之舉,但從其明朗如一的格調,清新樸素的語言,從其情感發展的脈絡,我們是可以于文字之外得“終成眷屬”之想的。
《詩經》中很多篇章只將生活中小小情事直觀地、自然地、真實地呈現出來,并不一味追求完滿地表現什么,如這首《東門之池》,再有如《關雎》、《漢廣》、《采葛》、《宛丘》、《隰有萇楚》等等。它們抒寫的只是歌手一方的感情愿望,但我們于詩中觸摸到的決不只是歌手單一的脈搏,詩情造成的“空白”帶來欣賞過程中積極的審美參與和思考,豐富了間接形象,使詩歌含有一目了然而又挹之無盡的單純而深厚的美感。
上一篇:《東方未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九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