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之
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武進(今屬江蘇省)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會試第一,官翰林院編修,學識淵博,也稱荊川先生。曾率沿海軍民,勇敢地抗擊倭寇的騷擾。擔任過大仆少卿、右僉都御史等職。嗜好詩文,是明代中葉文學流派“唐宋派”的重要人物。他和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人,激烈抨擊“前后七子”的擬古主張,提倡學習唐宋散文,反對模擬剽竊、無病呻吟的創作作風。他認為寫文章要“直抒胸臆,信手拈來,如寫家書”,提出“文字工拙在心源”之說,稱“文章稍不自胸中流出,雖若不用別人一字一句,只是別人字句,差處只是別人的差,是處只是別人的是也。若皆自胸中流出,則爐錘在我,金鐵盡熔,雖用他人字句亦是自己字句”,強調要有真情實感。同時,他也積極地進行創作實踐。唐順之的文學主張和文學創作,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上一篇:湯顯祖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歸有光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