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
李夢陽(1473—1530),明代文學家、詩人。字天錫,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省)人。后徙扶溝(今屬河南省)。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戶部郎中,監三倉。弘治十八年應詔上書,因彈劾孝宗張皇后弟壽寧侯張鶴齡,獲罪下獄。正德初,為尚書韓文草疏彈劾劉瑾,又兩次下獄,幾致于死。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以“陵轢同列,挾制上官”免職。后又因與寧王朱宸濠撰《陽春書院記》,再次入獄。后得釋,削籍。家居近20年。李夢陽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號稱“前七子”。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當時盛行的“臺閣體”文風,令當時文壇耳目一新。但過于強調尊古、擬古,以致走上了食古不化的復古主義道路。詩文多“刻意古范,鑄形宿模,而獨守尺寸”之作,被何景明譏之為“古人影子”。晚年思想稍有轉變,間有撫時感事、不滿弊政、熱愛家國的直抒胸臆之作。有《空同集》傳世。
上一篇:包拯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謝榛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