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可俟圖
現代·賀天健作
紙本設色
縱二○四厘米
橫二四七.五厘米
藏人民大會堂上海廳
清末民初,時亂年荒,國弱民困,中國畫亦處于式微低迷階段。迨任熊、蒲華、虛谷、任頤、吳昌碩等相繼活躍上海畫壇,形成了“海派”(亦稱“海上畫派”),才走出低谷,有了新氣象。“海派”成就最大的為花鳥畫科,上列諸畫人均擅,其次是人物畫科,任頤有突出成就,而山水畫科卻是一個弱門,蒲華闊筆寫意山水可稱上品,惜多草逸墨戲之作,難成正果,諸如張熊、楊伯潤、胡公壽、吳秋農、吳石仙、陸廉夫、黃山壽等,均囿于“小四王”、“后四王”藩籬,未能脫穎破殼,別創新境。一直要到20世紀30年代才出了兩個人,一是吳湖帆,作婉約一路的山水畫,振興了吳門派、吳派、吳畫;另一人則為海派山水畫開拓了一個新法門,那就是賀天健。
《河清可俟圖》是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廳布置用的一方山水畫巨幛,作于1959年。
河清可俟圖
賀天健說:國家強盛了,要出現盛世,黃河清的日子等到了,我要畫一幅“河清可俟”的巨幅畫。
創作是在上海中國畫院大廳中進行的。他足足用了一天構圖經營,力求畫出磅礴大氣。他擇取北宗山水畫筆墨體貌,集李唐、馬遠、夏圭、蕭照四家法,使用了大小斧劈、括鐵、馬牙、釘頭等皴法,畫得方折堅硬,極具森巍雄闊氣象。畫圖紙型正方而略略見闊,左方下部畫濃郁黑松,上部聳立山崖兩座,其下有小山石揖讓,其間前后分綴飛泉兩疊,奔瀉而下;右方中部前景斜出山石,下畫坡崖澗水,有小黑松、紅楓各一點綴策應左方樹石;中景乃黃河橫貫,水流東去,置以白帆三片,遠處煙云迷邈,大山重重迤邐,層層遠去……左中部有兩垛山丘,說起山丘,還有一段趣聞。畫的其他部位都繪就了,唯左中部一直空著,“畫些什么呢?”老畫師沉思了,他揩揩汗水,坐下來飲了兩瓶汽水(唐云作大畫喝酒,賀天健只是飲備足了的正廣和汽水)。畫足足停放了二天,老畫師才添了兩垛低矮的山丘,襯以叢叢杉木,綴補成局了,他高興得唱起無錫小調來,題上了“河清可俟圖”五個具有魏碑味的大字。
四十歲前,賀天健作畫尚力、尚巧、尚顯示,追求奇詭、放誕、險譎、幽倩,多方面力求畫出自己的面目。晚年風格境界闊大,氣勢剛猛,筆性雄奇恣肆,爽辣豪邁,筆墨雖層層有加,卻不模糊,一層有一層要求,一層有一層特點,多次斡染,卻是為了增厚“筆墨美”。賀老先生1977年逝世,1991年是他百歲誕辰,當年11月8日上海舉辦了“賀天健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還進行學術討論。這位開拓海派山水畫新途徑的老畫師,又喚起了各界人士莫大的關注,我前后寫了三篇文章,歸納出十六個字:
俯仰天地,縱橫南北。創意立體,氣質俱盛。
我們賞析了賀天健的晚年代表作——氣象雄闊的《河清可俟圖》,大可體味出我這十六個字的精神實質來。
上一篇:《桐江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翠巖春靄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