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酒圖
明·丁云鵬作
紙本設色
縱一三七.四厘米
橫五六.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本圖畫東晉陶淵明歸隱田園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將所釀新酒用紗布過濾澄清的一道工序。陸游《野飯》詩:“時能喚鄰里,小甕酒新漉。”畫面中央,陶淵明脫巾散發,藉虎皮而坐,風神瀟灑,氣度軒昂,兩童子稚氣可掬,相對助其漉酒。上方三樹高柳,綠蔭濃密,樹根石隙,菊英繽紛,競吐清芬。柳菊相映,不僅點明了夏末秋初釀酒的節候特征,而且渲染了陶淵明獨特的品格和心襟。柳和菊,在這里都不是隨意選擇的純客觀物象,而是著意經營的一個主觀化的典型環境。陶淵明“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又?!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因此,柳和菊作為其人格的象征而具有特殊的涵義,并為后人稱道不衰。圖中僅畫三柳,但熟悉淵明身世的讀者,自不難體會到沒有畫出的另兩柳。不和盤托出,半露半藏,以引起觀賞者意在畫外的聯想活動,這正是畫家經營的高明處。
漉酒圖
畫面下方除坡石叢菊外,還安排了一張方案,上置古琴一張,仙桃一盤,書冊一函,以及酒壺、酒杯、香爐等,一一點明了主人的興趣和志向?!稌x書》陶淵明傳,稱其性愛琴,不解音律,因蓄無弦琴一張,每朋酒之會,輒撫琴弄之,說是:“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其造意可想。圖中所畫,正是“大音希聲”的無弦琴。陶淵明自撰《桃花源記》,極言世外桃源之勝,“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春華秋實,圖中的仙桃,當是桃花源中收獲的碩果了。又撰《五柳先生傳》,自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圖中的書冊、酒具,又顯然是其率真面目的絕妙寫照。
陶淵明本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折腰,乃自解印綬,飄然歸去,被后世士大夫奉為高蹈的模范、理想的人格。本圖著意通過人物動態神情的刻畫、環境道具的烘托,成功地揭示了陶淵明超曠虛靈、靜穆澹遠的性格。這性格能使“事外有遠致”,沖然而淡,倏然而遠,于是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這樣的畫面,其所給予觀者的感受是異常廣泛、豐富而且深刻的。它使人聯想起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以及《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睖Y明詩篇篇有酒?!妒勒f新語》說:“酒正自引人著勝地?!边@“勝地”是什么?不正是執著于“欲辨忘言”的人生本身的沉痛、深邃而且空靈!在這種執著中,人的價值逐漸拔高,直到與生化天機共脈拍!
丁云鵬的畫法早期細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致趨向簡勁,應是中年之作。陶淵明的衣紋用“高古游絲描”,清圓細勁,如春波微蕩,飄灑不群,顯然是用上好的絲綢制成;童子的衣褶頓挫分明,方棱出角,質地顯得比較粗硬,可見畫家對生活有深入的觀察。石法、樹法,渾厚拙重,又別是一種韻味。整個描繪,變化多樣而基調統一,“神姿颯爽,筆力偉然”(方薰),無愧于“三百年來無此作乎”(董其昌)的評價。賦色清淡冷雋,特別是柳葉的深青暗綠,蔥翠欲滴,一股活色生香的靜氣,撲人眉宇,進一步加強了畫面閑和嚴靜的幽雅氣氛。
上一篇:《梅花野雉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西園雅集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