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矢聊城飛去
【出典】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列傳》:“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釋義】 戰(zhàn)國義士魯仲連以箭書曉喻聊城燕將,助齊攻克聊城。后世常用此典頌揚(yáng)以智謀建立戰(zhàn)功。
【例句】 常記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飛去,談笑靜邊頭。(曾覿《水調(diào)歌頭》[圖畫上麟閣]1312)這里暗用魯仲連箭書下聊城事,以“一矢聊城飛去”喻指以智謀效力于軍幕,在戰(zhàn)爭中輕易地建立功勛。
上一篇:典故《一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笑千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