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畫圖
明·徐端本作
紙本水墨或淡設色
縱二九.四厘米
橫三九.七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這部畫冊集山水、人物、花卉于一冊,其中多幅圖又有對題詩詞。圖共十二幀:(1) 漁翁垂釣圖,對題滿庭芳詞一闋。(2) 山橋吟行圖,對題五律一首。(3)荷蓮萱草圖,對題賞蓮七律一首。(4)秋溪沙鷗圖,對題七律一首。(5) 野航圖,對題七絕一首。(6) 澄江飛帆圖,圖上題七絕一首。(7) 江天晚照圖,署題“江天晚照癡翁”。(8) 攜琴晚歸圖,無題。(9) 臨流獨釣圖,對題七絕一首。(10) 水亭靜居圖,對題七絕一首。(11) 攜琴訪友圖,無題。(12)樹下閑眺圖,無題。另有一開書七律一首,無圖,疑已佚去。
畫中大多描寫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狀,或溪邊獨釣,或小橋策行,或山村訪友,或閑眺江天,表達出遠離塵囂、忘情泉石的志趣。即便是所畫花卉,也充溢著山野粗率的氣息,如《荷蓮萱草圖》,荷花、荷葉交疊參差,數叢萱草穿插錯落,章法似乎雜亂,然而正寫出了野外花草自然生長的形態。畫家在這些畫幅中,著意渲染“野逸”的意趣,從而托出他豁達、率真的性格和超脫離塵的理念。
雜畫圖
圖冊的造型手法極為簡練,筆墨不多而意態自足,注重刻畫人物神態。如《漁翁垂釣圖》和《樹下閑眺圖》中的人物,眉目須發略加勾點和水墨揮染,衣紋寥寥幾筆,然而漁翁悠閑的情態和文人瀟灑的氣質躍然紙素。樹木和坡石的描寫也是逸筆草草,縱橫捭闔,枝不沾干,葉不著枝,只見飛動的線條和濃淡的墨色塊面,那棵老樹是槐是梧,毋庸辨識,所要表達的是一股蒼莽郁勃的氣勢。畫家在這里以意使法,法為意用,不拘泥于形似,可謂深通傳神的畫理。圖冊中山水的表現方法,取資博洽,又善于融會變化。如《臨流獨釣圖》和《攜琴訪友圖》,山巒和坡陀純用水墨渲染,加上粗重的墨點,寫出煙雨霏霏的氣象,這是繼承著米氏云山和方從義的墨點山水技法。《江天晚照圖》和《澄江飛帆圖》中的崗阜,皴筆流動如卷云,山勢崎嵚多姿,系出自郭熙而筆法更為靈動。又《秋溪沙鷗圖》的遠山,則取法董、巨而益趨簡潔。畫家還善于運用水墨的揮灑來表現景色的空間感和渲染氣氛,如《野航圖》,小溪兩岸以大片淡墨刷染,既突出了溪流的清淺,又烘染出夜間空曠迷濛的氛圍。這部圖冊把簡潔明快的造型手法、率放飛動的筆法和酣暢淋漓的墨色結合成一體,形成不同常格的繪畫風神,是體現徐端本強烈個性風格的代表作。
徐端本和沈周、吳偉都是畫界摯友,其時,沈周始創的吳門畫派、吳偉繼戴進之后興起的江夏派,在畫壇上聲勢甚盛。徐端本能不為兩派畫風所左右,獨辟蹊徑,戛然自成一家。他的畫風猶如一位不修邊幅的狂士,蓬頭垢面,亂頭粗服,卻有著一種傲岸不羈的氣概,格調狂而不俗,野不傷雅,既有著文人畫蕭散淡泊的意趣,又兼具雄強恣肆的筆墨功力,在畫壇上迸放異彩。故而沈周對他甚為欽佩,曾在吳偉所畫徐端本小照上題贊:“眼角低垂,鼻孔仰露。傍若無人,高歌闊步。玩世滑稽,風顛月癡。灑墨淋漓,水走山飛。狂耶怪耶。”于他的人品畫格深為相許。
圖冊前有清潘奕雋題行首“癡翁三絕”,史志功題“墨寶”,冊后有黃丕烈嘉慶丁卯(1807)題識。曾著錄于近人龐元濟《虛齋名畫續錄》。
上一篇:《玉蘭圖、菊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雪夜訪普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