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雨軒圖
元·莊麟作
紙本水墨
縱二六.二厘米
橫六五.四厘米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代的畫家,有許多是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工。他們的創作,往往和各個時代其他一些畫家相互影響。但由于社會地位低,他們的作品得不到重視,失傳很多。莊麟就屬于元代畫工一類,當時曾小有名氣,《鎮江府志》上說他書畫詩文與郭畀齊名。就是這樣的畫工,傳世的作品也幾乎見不到了。其他的畫工,就更不用提了。這卷《翠雨軒圖》實在是很難得的莊麟的佳作。卷后有明代董其昌跋,他也感嘆“獨見此幀,乃知元之畫師不傳者何限!”
翠雨軒圖
《翠雨軒圖》并不像過去貶斥畫工的那些描述那樣,它很有元代文人畫家的情趣。滿紙水墨揮灑,不但意舒而且筆暢。作者脫去了所謂專業畫家的匠氣,基本上用大寫意的手法,畫出翠雨軒的茅舍溪橋。畫面疏疏密密,濃濃淡淡,看不出什么經心雕琢的痕跡,傳達了一種蕭閑境趣。一位文人正策杖過橋,悠哉優哉。從這幅作品表明,元代的畫工受當時文人水墨山水畫的影響很大,描寫平淡自然的感受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時代的風氣,已不獨文人為然。
作者還在畫面上題寫道,他因為看過了巨然的《蓮社圖》,非常向往其情境,所以憑著想象進行模仿。但事實上這幅畫與巨然的作品完全兩回事,重要的不在形式技法,而在于他想在意境上達到文人理想中的高度。由于這么一種內心的推動,使他在運筆運墨時能夠充分自由自在,大大增添了畫面的寫意性。對筆墨的變化,他也控制得較成功。不但用大筆涂抹出景物環境的特點,而且有濃墨點染近處的樹梢枝干,給這疏淡的畫面結構提神醒目的概括。作者能在不經意中見出對繪畫語言自身特性的掌握能力,確實不容易。也說明元代畫工的藝術表現力已具有深度。
上一篇:《伯牙鼓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九歌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