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
【釋義】
如同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出處】
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典故】
枚乘為漢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期,他在吳王劉濞(bì)的府中擔任郎中一職。
吳王劉濞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覬覦(jì yú)王位,想要暗中謀反。當時,晁錯為御史大夫,他向漢景帝提議,削弱各個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劉濞見狀,立即聯絡楚、趙等地的諸侯起兵叛亂。
枚乘心知劉濞的打算,便寫書勸諫劉濞,并說:“……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天;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意思是說,您如果可以聽取忠臣的勸告,就可以避免禍患。如果一定要依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就會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不過,如果可以改變之前的主意,就比翻手掌還容易,而且還能夠讓自己的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劉濞不聽,為了避禍,只好離開了吳國,前去梁孝王的府中當了賓客。公元前154年,劉濞起兵叛亂,這便是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不久后,漢景帝派遣大將周亞夫帶兵平叛,楚王劉戊兵敗自殺,劉濞被殺,其他的五個諸侯也都自殺身亡。這場叛亂維持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失敗了。枚乘也因為給吳王寫的那封勸諫書而聞名,后被漢武帝征召回京做官。只可惜,還沒到京城,他便因病去世了。
上一篇:安于故俗典故故事|安于故俗釋義
下一篇:安居樂業典故故事|安居樂業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