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釋義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不求理解,籠統地接受。
出處
宋·白王廷《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故事
有個自作聰明的書生,看書時總是高聲朗讀,從不動腦筋想書中的內容,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一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像吃水果,梨雖然對牙齒好,吃了卻傷胃;大棗健胃,吃多了卻會傷牙齒。”大家紛紛表示贊同。這個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趕緊說道:“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嘛!吃梨時不要咽下果肉就不會傷胃,吃大棗時一口吞下就不會傷牙齒了!”桌上正好有盤大棗,他拿起一個就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阻才算作罷。
用典
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上一篇:成語《囊螢映雪》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固若金湯》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