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
釋義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教為恥辱。
出處
《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故事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而且是個非常謙虛的人。他死后,衛國國君為了讓世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特別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他卻認為孔圉配不上那樣高的評價,便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和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杰出的人很多,憑什么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呢?”孔子回答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遇到不懂的事情,即使對方地位和學問都不如他,他也會虛心向對方求教,一點都不會因此而感到羞恥,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聽了孔子的解釋,子貢不禁對孔圉的學風肅然起敬。
用典
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清·劉鶚《老殘游記》
上一篇:成語《不知所措》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東床袒腹》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