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邵寶
字國賢,號二泉。無錫(今屬江蘇)人。 年十九學于著名理學家莊昶。 明憲宗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許州知州,在許躬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行計口澆田法,以備兇歲災荒。孝宗弘治七年(1494),人為戶部員外郎,歷郎中,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以處學者,其教以致知力學為本。武宗正德四年(1509),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因忤劉瑾,被勒令致仕。劉瑾被誅后,起為貴州巡撫,升戶部侍郎,請養母歸,乃拜南京禮部尚書,再疏辭免。世宗嘉靖(1522—1566)初,起復前官。寶以母老懇辭,卒于家,贈太子太保,謚文莊。其學以洛、閩為歸,注重躬行。嘗言:“吾愿為真士大夫,不愿為假道學。”寶受知于李東陽,又曾登堂入室求教,東陽亦以衣缽門生期之,因此,其詩、文有著鮮明的茶陵派特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其詩清和澹泊,尤能抒寫性靈”。鐘惺亦言:“空同出,天下無真詩,真詩惟邵二泉耳。”(轉引自《列朝詩集小傳》)其《乞終養未許》詩云:“乞歸未許奈親何,帝里風光夢里過。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遠白云多。客囊衣在縫尤密,驛騎書來字欲磨。圣主恩深臣分淺,百年心事兩蹉跎。”這首詩把徘徊于國與家、君與老親的矛盾心態寫得十分逼真生動,因此顧元慶在《夷白齋詩話》中謂“讀之令人感動激發,最為海內傳誦”。其詩亦重格調音調,長于五、七言律。著有《左觽》、《簡端錄》、《學史》、《漕政錄》、《許州志》、《定性書說》、《大儒奏議》、《慧山記》及《容春堂集》六十一卷。楊一清為撰神道碑銘,邵魯為作《邵文莊年譜》。《明史》卷二八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謝康樂詩注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