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蝸牛舍
【出典】 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魚蟲》:“蝸牛……殼如小螺,熱則自懸于葉下。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殼,故曰蝸舍,亦曰蝸牛之舍也。”南朝梁·何遜《何遜集》卷一《仰贈從兄興寧寘南》詩:“棲息同蝸舍,出入共荊扉。”
【釋義】 古時郊野貧士所蓋圓形小屋,如蝸牛之殼。后用“蝸舍”、“蝸居”喻居室極為局促狹小。
【例句】 ①賣藥得錢休教化,歸來醉臥蝸牛舍。(王以寧《漁家傲》[往事閑思人共怕] 1066)這里用“蝸牛舍”喻指自己狹小的居室。②老翁蝸處,卻自樂清虛。(史浩《滿庭芳·茅舍》1280)這里“蝸處”指隱居的小茅屋。③中秋群賢集于蝸舍,值雨作,和劉隨如。(趙以夫《風流子·中秋群賢集于蝸舍,值雨作,和劉隨如》2670)這里用“蝸舍”謙稱自己的住所。④故園處處都荒雨,寂寞蝸書戶。(陳著《虞美人·次韻人詠菊》3054)這里描寫自己的故居書屋狹小而寂寞。
上一篇:典故《蝸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蝸角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