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互影響,從而使自己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通常人們比較重視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社會化的影響作用。兒童首先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逐漸習得社會所認可的行動方式、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及角色行為,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但事實上,子女對父母也有一種所謂“反向社會化”作用。主要表現為:隨著子女的出生和發展,父母也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適應因孩子的成長而引起的家庭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的變化,從而使自己更加成熟。子女對父母的社會化產生重大影響的時期一般有以下幾個:①初出期。從孩子出生到一歲多。夫妻間的相互關系和家庭生活節奏都因新成員的闖入而發生變化。這時成人面臨的發展課題是向父母這種新社會角色過渡,學習照顧和撫養嬰兒,并調整夫妻關系。這是青年夫婦走向成熟的“飛躍”期。②入學前后。隨著兒童的發展,父母角色逐漸從注重養育而發展為注重教育。其中,注重自身修養以便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建立和維護父母的威信是父母們的重要任務。③青春萌動期,即孩子十三、四歲至十七、八歲時期。這時的子女開始從幼稚轉向成熟,“成人感”出現,自我意識和性意識覺醒,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與成人分享權利。此時,父母又面臨著改變以往形成的“居高臨下”的保護者、教育者的身份,而成為可以平等商討問題的知心朋友和生活指導者的任務,以幫助子女順利完成向成人的轉變。④獨立期。此時,子女往往成家立業離開父母,家庭生活變得冷清,父母有一種“失落感”。這時,又面臨著恢復夫妻“二人世界”之間“以沫相濡”的關系、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的任務,并且可能再次喚發起工作熱情。當然,這時也可能因新家庭成員(兒媳、女婿以及孫子女等)的加入而使生活發生變化。但無論如何,父母都將面臨適應這種變化,擺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新角色的任務。
上一篇:親子互動
下一篇:人機互補思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