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百日至三公
典源出處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注引張璠 《漢紀》 曰:“ (荀) 爽字慈明,幼好學,年十二,通 《春秋》、《論語》,耽思經典,不應征命,積十數年。董卓秉政,復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詔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祿勛。視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
釋義用法 后漢荀爽從詔下起用任職,至擔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只用了九十五天的時間。后用此典指升遷迅速。
用典形式
【白衣三公】 宋·蘇軾:“不羨白衣作三公,不愛白日升青天。”
【百日屢遷】 唐·駱賓王:“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
【九十五日至三公】 宋 ·陸游:“又不見慈明起自布衣中,九十五日至三公。”
上一篇:詩詞典故《百二秦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百步穿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