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鄜州:今陜西富縣。虛幌:薄而透明的幃帳。
入選理由:
人們眼中的杜甫好像是一個只關心國事,關心民間疾苦的詩人,但本篇卻讓人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寫兒女情長的詩歌他同樣是高手。
詩詞賞析 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長安時所作。
詩的構思和結構別致精巧。首聯二句,不說自己望月而想念妻子,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念自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就有了新意。有人稱這叫“對語寫景”。頷聯二句用兒女隨母望月而不懂思念之情,襯托妻子思念的情深,也暗示了夫妻的情深,這也是寫作的高妙之處。第三聯由情到愛,也是想象對方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全是虛擬,而且詩人將自己的妻子寫得如美女一樣,可見愛得已經幾乎有些癡迷了。王嗣奭認為此聯“語麗情悲”,實為中肯。杜甫的詩歌中大多是沉重的嘆息和痛苦,寫妻子寫得近乎香艷的確是絕唱。在詩歌的題材和風格中雖顯得另類,但這才是大詩人“全能”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氣寫完了對對方的想象之后,尾聯才正面寫自己的盼望。有朝一日相聚,再雙雙訴說別離的相思和痛苦。“雙照”一句形象而內涵豐富,是高興激動而涌出的淚水,還是訴說戰亂的痛苦之后涌出的淚水,這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才能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才讓詩有了更多的余韻。
上一篇:《李 白·月下獨酌》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杜 甫·望岳》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