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青海湖。樓蘭:西域古國名。在今新疆鄯善東南一帶。漢武帝時樓蘭國曾阻塞道路,殺漢朝使者。漢昭帝時傅介子用計刺殺樓蘭王。后世多用這個典故表示消滅敵人或取得勝利。
入選理由:
盛唐國力強盛,詩人張揚英雄氣概,話語真是擲地有聲,大概敵人讀了這詩之后都會膽戰(zhàn)心驚、繳械投降。
詩詞賞析 王昌齡的《從軍行》共有四篇,這一首特別有名。最有名的是詩的思想內(nèi)容。前人謂之“盛唐氣象”“盛唐之音”等,簡略地就詩歌說有這些特點:具有張揚國力,宣揚國威,積極向上,建功立業(yè),自信樂觀,保家衛(wèi)國,英雄主義等內(nèi)容;語言渾然天成,風格壯美豪放或清新自然等。本篇擲地有聲的信念和精神可以看做是盛唐之音的代表。
前兩句以天昏云暗,雪山高寒,離家遙遠等畫面烘托環(huán)境惡劣,作戰(zhàn)條件艱苦。玉門關本有春風不度的遙遠和艱難,可將士們還遠在玉門關以西更遙遠的地方,生活打仗的苦狀,思念家鄉(xiāng)的憂傷不言而喻。似乎感覺作者要在后面揭示反戰(zhàn)的主題了。但是,后兩句卻振起精神,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即使戰(zhàn)爭打到連金屬的鎧甲都被風沙磨穿,不取得勝利也決不收兵的決心。在前兩句的反襯之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聲音就更加響亮,將士們的精神就更加感人。這是詩人最值得贊賞的寫作技巧。
這首詩的語法也很有特點,這是解讀時應注意的難點。一是“穿金甲”的“穿”是使動用法,是“使金甲磨穿”的意思,青少年學生稍一忽略,還可能會理解為“穿上金屬鎧甲”呢。二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分歧的解釋的一句,即“孤城遙望玉門關”,孤城和玉門關是兩處,還是同位一處?有人解作兩處,將士們在孤城遙望著玉門關,這不妥。事實上將士們在黃沙大漠之中,沒有什么孤城可據(jù)。孤城就是玉門關,意即將士們遙望著孤城玉門關。詞序看似將孤城和玉門關對立起來的寫法,是受平仄要求所做的倒裝,如果換成正常的詞序“遙望孤城玉門關”,平仄就不合了。第三,古典詩歌由于用字精簡,因此有不少的復句壓縮在形式上的單句之中。本篇的“不破”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壓縮之后,分解為單句的理解就出現(xiàn)了偏差,一偏差就將主題思想解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我們認為是宣揚國威,歌頌英雄的主題,但明代著名的唐詩專家唐汝詢在《唐詩解》中卻說:“言冒風沙而苦戰(zhàn)久矣,然不破樓蘭終無還期,悲何如邪!”這樣一解,該詩的主題反成了詩人借將士們的口來詛咒戰(zhàn)爭了。
上一篇:《白居易·買花》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楊 炯·從軍行》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