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化碧
【出典】 《莊子·外物》:“入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唐·成玄英疏:“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釋義】 春秋時,周敬王臣萇弘遭譖含冤而死,傳說其血三年后化為碧玉。后世常用此事作為詠嘆忠臣冤死的典故。
【例句】 ①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朱敦儒《木蘭花慢·和師厚和司馬文季虜中作》837)這里用“化碧”典,對司馬氏忠骨埋于金國表示哀悼。②萇弘事,人道后來,其血三年化為碧。(辛棄疾《蘭陵王·已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1947)這里舉萇弘血化為碧的傳說,襯托夢境中所見人化為牛的怪異現象。③化碧舊愁何處,魂歸些、晚日陰陰。(羅志仁《揚州慢》[危榭摧紅]3430)這里用萇弘事追懷冤憤而死的屈原,暗寓對南宋忠魂的哀思。
上一篇:典故《化石山頭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化蝶》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