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正《楊炎正》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楊炎正(1145—?),字濟翁,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萬里族弟。寧宗慶元二年(1196)進士,調(diào)寧遠簿。五年,召除架閣,未上任即被劾落(《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遷大理司直,三年(1210),出知藤州,七年,罷(同上書職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事戍瓊州,十年,始北歸(明正德《瓊臺志》卷三二)。有《西樵語業(yè)》。事見楊萬里《誠齋集》卷七六《靜庵記》、卷一一五《詩話》。
【著述】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西樵語業(yè)》一卷,廬陵楊炎止?jié)套!爸埂碑斪鳌罢保端卧娂o事》有考。
毛晉《西樵語業(yè)跋》(汲古閣刊本《西樵語業(yè)》:楊濟翁,廬陵人也。西樵乃清海府西山名,相去數(shù)百里,或曰曾流寓于此,因以名集,今亦無傳。但其《語業(yè)》一卷,俊逸可喜,不作妖艷情態(tài),雖非詞家能品,其品之簡簡,可想見云。湖南毛晉識。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西樵語業(yè)》提要:《西樵語業(yè)》一卷:宋楊炎正撰。炎正字濟翁,廬陵人。陳振孫《書錄解題》載《西樵語業(yè)》一卷,楊炎正濟翁撰。馬端臨《文獻通考》引之,誤以“正”字為“止”字。毛晉刻《六十家詞》,遂誤以楊炎為姓名,以止?jié)虨閯e號。近時所印,始改刊楊炎正姓名。跋中止?jié)套郑嘧犯臑闂顫獭H慌f印之本,與新印之本并行,名字兩岐,頗滋疑惑。故厲鶚《宋詩紀事》辨之曰:嘗見《西樵語業(yè)》舊鈔本,作楊炎正濟翁。后考《武林舊事》載楊炎正《錢塘迎酒歌》一首,《全芳備祖》亦載此詩,稱楊濟翁,是炎正其名,濟翁其字可見,云云。今觀辛棄疾《稼軒詞》中,屢有與楊濟翁贈答之作。又楊萬里《誠齋詩話》曰:余族弟炎正,字濟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為寧遠簿,甚為京丞相所知。有啟上丞相云:“秋驚一葉,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嘆桑麻之后長。”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其始末甚明,足證厲鶚所辨為不誤,而毛氏舊印之本為不足憑矣。是集詞僅三十七首,而因辛棄疾作者凡六首。其縱橫排奡之氣,雖不足敵棄疾,而屏絕纖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艷所可擬。 一時投契,蓋亦有由云。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西樵語業(yè)》:詞凡三十七首,而與辛棄疾唱和者六。其奇逸清俊,要非俗艷所可擬。一時投契,亦有由云。
【總評】
馮煦《蒿庵論詞》:周必大《近體樂府》,黃機《竹齋詩余》,亦幼安同調(diào)也。又有與幼安周旋而即效其體者,若西樵、洺水兩家,惜懷古味薄。濟翁筆亦不健,比諸龍洲,抑又次焉。
馮煦《蒿庵論詞》:楊西樵名炎正,號濟翁,《文獻通考》誤“正”作“止”,且屬下為號。竹垞、紅友并沿其謬。汲古初刻亦舛,今定從后改之本。此外人名、集名,有待參考者,如黃叔旸名昇,諸書所同,而毛氏獨以昇為昃。又,楊無咎《逃禪詞》,“楊”字從木,《提要》據(jù)《圖繪寶鑒》改“楊”作“揚”。
上一篇:楊冠卿《小重山》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楊炎正《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