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季真
【出典】 《莊子·則陽》:“少知曰:‘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議,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唐·成玄英疏:“季真、接子,并齊之賢人,俱游稷下,故托二賢明于理。莫,無也。使,為也。季真以無為為道,接子謂道有使物之功,各執一家,未為通論。今少知問此以定臧否,于素情妙理誰正誰偏者也。”
【釋義】 季真與接子均為《莊子》中提到的齊國賢人。《莊子》中的少知詢問大公調:季真和接子的主張,誰正誰偏。大公調的回答是:或使則實,莫為則虛。都不能達于大道。
【例句】 接子謬,季真非。無為翻有為。(張繼先《更漏子·和元規天和堂》758)作者為道士。詞中化用《莊子》中的議論,表示自己接受大公調那種認為接子、季真都有所偏的觀點。
上一篇:典故《季方元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家如旅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