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哨遍》唐宋詞匯評賞析
公舊序云: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己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編年】
元豐五年(1082)。《東坡紀年錄》:春躬耕東坡,筑雪堂居之,擬斜川之游,以淵明《歸去來詞》隱括為《哨遍》。《蘇軾詩集》卷三十一《次韻黃魯直寄題郭明父府推潁州兩齋》(二):“雪堂亦有思歸曲”,王堯卿注謂為 《哨遍》。
【匯評】
張炎《詞源》卷下:《哨遍》一曲,隱括《歸去來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卷三十九《詩話》:東坡酷愛《歸去來辭》,既次其韻,又衍為長短句,又裂為集字詩,破碎甚矣。陶文信美,亦何必爾,是亦未免近俗也。
賀裳《皺水軒詞筌》:東坡隱括《歸去來辭》,山谷隱括《醉翁亭》,皆墜惡趣。天下事為名人所壞者,正自不少。
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四引《本事紀》:東坡隱括《歸去來辭》,山谷隱括《醉翁亭記》,兩人固是詞家好手。
李佳《左庵詞話》卷下:東坡《哨遍》詞,運化《歸去來辭》,非有大力量不能,此類后人不易學,亦不必學。強為之,萬不能好。
張德瀛《詞徵》卷五:長樂陳翼論其詞云:“歌《哨遍》之詞,使人甘心澹泊,而有種菊東籬之興。”可謂知言。
【附錄】
《蘇軾文集》卷五十九《與朱康叔》(十三):董義夫相聚多日甚歡,未嘗一日不談公美也。舊好誦陶潛《歸去來》,常患其不入音律,近輒微加增損,作般涉調(diào)《哨遍》,雖微改其詞,而不改其意,請以《文選》及本傳考之,方知字字皆非創(chuàng)人也。謹作小楷一本寄上,卻求為書,拋磚之謂也。亦請錄一本與郭元弼,為病倦不及別作書也。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三《跋番陽董氏所藏東坡墨跡》:蘇文忠雅嗜陶公文,其有感于《歸去來詞》,蓋元豐五年之夏,蔡、章被遇而呂正獻不合之時也。長公在黃,少公在筠,此何時也,而猶可以仕乎。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記羅壽可丙申(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再游汴梁,于相國寺殿外,有石刻元祐三年八月五日東坡題名。又有“片石刻坡翁草書《哨遍》。石色皆如元玉”。
上一篇:《蘇軾·雙荷葉》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蘇軾·哨遍·春詞》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