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吳從先
齋欲深,檻欲曲,樹欲疏,蘿薜欲青垂,幾席欄桿窗竇欲凈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煙云氣。墨池筆床欲時泛花香,傭書欲曉人,掛牙簽欲解事仆。讀書得此護持,萬卷盡生歡喜,嫏嬛仙洞,不足羨矣。
——《小窗自紀》
讀書是一件雅事。做雅事需要雅致的環境,譬如彈琴需要焚香,弈棋需要松竹,沒有雅致的氣氛,雅興也就無從提起。
一般說來,讀者都喜好靜,噪雜的場所難以使人沉靜下來,進入書的世界。只有處在凝神的狀態下才能觀書,因此環境的寧靜有助于造成心態的寧靜。
然而靜僅僅是從不干擾神思的角度說的,尚屬于消極的狀態,環境能不能從積極的方面對讀書者造成影響呢?前面一則已經提到了這個問題,如“讀史宜映雪”,“讀子宜伴月”,恰當的環境有助于讀者體會書中的意蘊,造成某種感覺和體驗效應。這就是從積極的方面給讀書以影響。但這又僅僅是從外在環境與內在書境的相應、相合這一點上考慮的。如果把環境括進讀書,那么讀書就有三方面的要素,書本、環境和讀者。前面一則側重談的是書本與環境的關系,尚未把讀者作為一個獨立的方面觀照,這一則就專談環境與讀者的關系,作為一種補充。讀者也是一個有著獨特性的存在,他必然要帶著某種心態進入書本,任何一個讀者都不可能作為一張白紙、一塊草坪,任書本在自己的心上涂寫,在自己感受的草坪上奔馳,這就決定了同樣的書本對讀者造成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本文作者是把讀書作為一種雅事看待,他要從讀書中獲得閑適之趣,獲得精神的愉悅,因此就需要一種優雅、靜謐的環境,需要一種置身塵外的氣氛,不僅從心理上,而且從生理上為自己進入書本創造合適的條件。他非常注重自然環境的創造,樹木要稀疏有致,日影斑駁,蘿薜要青垂,身旁要云氣繚繞,花香襲人,清新、超凡的氣氛通過大自然的存在默默地侵入讀者的心靈。這就造成了一個容易使人產生遐想的場所,一個引人發生美感的環境。相反,對于人世間的存在,作者卻用深齋、曲檻來回避,此不僅是為了防止噪音,也是為了阻止種種煩惱的干擾。離開了人世間的一切擾亂,置身于花香云氣的環境當中,心理上潛在的壓力便全部消失了,讀者進入一種充分自由的狀態,于是就能“萬卷盡生歡喜”。
人們總是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尋找一種超越,嫏嬛仙境永遠有著無窮的魅力。但同時人們又不能離開自己的現實存在,喜好讀書本身意味著眷戀現實,眷戀人生。能夠恰到好處地介于二者之間的人就稱之為雅,雅實在是中國士大夫的一種人生態度。
上一篇:《書憲(二之宜)·〔明〕吳從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書憲(十之配)·〔明〕吳從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