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敬叔
東莞劉邕,性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炙,瘡痂落在床,邕取食之。靈休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貽邕。南康國吏二百許人,不問有罪無罪,遞與鞭,瘡痂常以給膳。
——《異苑》
〔注釋〕 東莞:郡名,治所莒(今山東莒縣)。劉邕:東晉權臣劉穆之之孫。 孟靈休:東晉丹陽尹孟昶之子,封臨汝公,官至秘書監。 褫(chǐ):剝奪。 南康:郡名,治所在贛縣(今江西贛州市)。劉穆之死后封南康郡公,劉邕襲封,南康是其屬地。
這則故事很精彩,“嗜痂成癖”的成語即由此而來。這種惡劣的嗜好不管是生理病態還是心理病態,都有極高的典型性。本文寫了兩件事:一是劉邕去見孟靈休,發現靈休燒傷的瘡痂落在床上,便拾起來吃掉,不顧一點臉面羞恥;一是對治下的官吏,“不問有罪無罪”,輪番鞭打,為的就是有瘡痂可食。兩件事互相映襯,將劉邕既卑劣又兇殘的面目暴露無遺。謂之典型,就是因為這種嗜痂行為違情悖理,人人憎惡,是一種明顯的病態。實際上,在封建統治階級中那些以貪贓枉法為己任的吸血鬼,那些以爭權奪利為能事的殺人狂,不也是嗜痂行為嗎?這正是本文所具有的深刻含義之所在。
上一篇:《傷仲永·〔北宋〕王安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士奇泥愛·〔明〕李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