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鄭文焯《鄭大鶴先生論詞手簡》(《大鶴山人詞話》附錄·葉恭綽輯)自述學詞經歷云:“為詞實自丙戌歲(1886年)始,入手即愛白石騷雅,勤學十年,乃悟清真之高妙,進求《花間》,據宋刻制令曲,往往似張舍人(泌),其哀艷不數小晏風流也。若夫學文英之秾,患在無氣;學龍洲之放,又患在無筆。二者洵后學所厚誡,未可率凝也。復堂(譚獻)謂余‘善學清真’,吾斯未信。詞無學以輔文,則失之黭淺;無文以達意,則失之隱怪。并不足與言詞,而猥曰‘不屑小道’。吾不知其所謂遠大者又何如也。”在談到自己學詞門徑后,鄭氏提出不要學吳文英和劉過,認為前者“無氣”,后者“無筆”,很有見地。又提出作詞需有“學”、有“文”,并對認為詞是“小道”的觀點進行了嘲諷。所以鄭氏告誡人們不要“妄托蘇、辛鄙夷秦、柳”,而應博采眾家之長。不要妄背格律,應以格律約束自己,以求精進。
上一篇:《鄭叔問尤長倚聲》詩詞評論技巧
下一篇:《鄭無黨投許將所好》詩詞評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