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鑒賞〕 在老子那里,“道”是“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的形上存在(《二十五章》),作為“天地母”,“道”創生了天地萬物,成就了天地萬物。那么,“道”又是如何創生天地萬物,如何成就天地萬物的呢?在老子看來,“道”創生天地萬物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呈階段性地一步步展開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這里的“一”、“二”、“三”正是體現著“道”生化萬物的階段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老子并不是真實地、客觀地在描繪宇宙萬物生成的實際過程,而只是用來表述“道”生成萬物過程的一個說法而已。以往我們往往貼標簽似的分別以特定的內容來與這里的“一”、“二”、“三”匹配,并進而將之解釋為一個實然的宇宙生成圖景,這樣往往遮蔽了老子的真實用意。劉笑敢先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老子對世界萬物生發演化過程所作的理論假說的抽象化、模式化表述,反映世界有一個共同的起始點,即共同的根源,這個共同的起始階段或最初狀態無法描述,也無法命名,只是勉強、姑且稱之為道,從這個道所指代的那個階段或狀態逐步演化出宇宙最簡單的存在形式,以后,從單一到繁多,從簡樸到復雜,從渾淪到具體,逐步出現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大千世界。”(《老子古今》)因此,我們在這里無須過多地將“一”、“二”、“三”當作實然的過程,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對“道”生化萬物的“抽象化、模式化表述”。
“道”生化萬物的第一步乃是“‘道’生一”。這里的“生”不能當作“生成”講,“‘道’生一”不能解釋為“道”生出個“一”的東西,而應該解釋為“道”就是“一”。原因有三:第一,在老子思想體系中,惟有“道”是最高的存在,是絕對的“一”,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稱之為“一”。以往有的學者將“一”解釋為“元氣”,將“‘道’生一”解釋為“道生成元氣”,這種解釋是比較牽強的,因為在老子時代,“元氣”并沒有成為一個絕對的概念,況且《老子》一書也沒有將“道”與“元氣”掛搭起來的說法。第二,《老子》一書的其他章節也有關于“一”的種種說法,如“抱一以為天下式”(《二十二章》)、“天得一以清”(《三十九章》)等,這些“一”都和“道”在意思上相一致。第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一”字時說:“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陰陽,化生萬物。”這里的“道立于一”與“‘道’生一”在意義上是相一致的。因此,陳鼓應先生說:“‘混而為一’的‘道’,對于雜多的現象來說,它是獨立無偶的,絕對對待的,老子用‘一’來形容‘道’向下落實一層的未分狀態”(《老子注譯及評介》)。既然老子在這里是為了表達“道”即“一”,又為什么還要說“‘道’生一”呢?陳鼓應、白奚兩位先生曾有這樣一個解釋:“我們認為,一來這是為了行文的需要,以便和下文的幾個‘生’字相一致,二來是為了給無形質的‘道’化生出有形質的萬物做個過渡和鋪墊”(《老子評傳》)。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我們無法斷定老子這里是為了“行文的需要”才這樣子做的。其次,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同意這個“生”字所起的過渡與鋪墊作用,這與后面“生”字的意義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樣的解釋有失嚴密,在這里我們暫時姑備一說。
“一生二”,這是“道”生化萬物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原本作為絕對的“一”開始有了對立的兩個方面了。人們一般將這里的“二”解釋為陰陽二氣。從而“道”開始有了構建天地萬物的原始基質。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并不是說“道”像上帝一樣生出了陰陽二氣這樣實體性的東西,而是說,“道”由于自己的作用開始賦予了那些原始狀態的“氣”以相互對立的性質。“氣”因為“道”的作用開始有了陰陽之別。在這一階段,“道”開始走出了自己很重要的一步,它開始分裂了,開始有了對立的兩面了。
“二生三”,這是“道”生化萬物過程的又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已經“一分為二”的“道”的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了“三”。這里的“三”,一般人們將它解釋為陰陽二氣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和氣”,這就是《四十二章》說的“萬物負陰以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活動造就的結果。用現代哲學的話來說,“和氣”就是由舊的矛盾體內部通過質變所形成的新的矛盾體。
“道”生化萬物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三生萬物”。在這個階段里,舊的矛盾體內仍然有著陰陽二氣,以及二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新的矛盾體內部也有著陰陽二氣,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舊矛盾體與新的矛盾體之間產生種種變化作用,正是在這一系列復雜的變互作用下,天地萬物開始逐漸形成。
以上就是老子為我們展示的“道”化生萬物的過程。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道”的作用并不只是表現在“一生二”這一階段,而是自始至終、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它是既貫穿了整個生化過程的全過程,又是內在于整個生化過程的各個部分之中。因為“道”是“周行而不殆”、“用之或不盈”的。即使是這一創生過程結束了,“道”也不是無事可做了,“道”仍然運行于天地萬物之間,作用于具體事物之中。“道”的存在是永恒的、自始至終的。第二,“道”的整個化生萬物過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神秘性或意志性力量介入其中。這是“道”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上一篇:《道法自然·老子》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陰陽巫卜·老子》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