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明末清初江西詩詞·“豫章詩社”之首的萬時華
萬時華(1590~1639),字茂先[1],南昌人。其父任馬湖太守時,時華生而穎異,于經、子、史無不歷覽成誦。不曾入仕,與同鄉陳弘緒友善。冢宰李長庚任江西布政時,合十三郡能文者為“豫章社”于南昌,以時華與萬曰桂、喻全祀為首,而時華尤為所推服。工詩暨古文、詞。其詩“取法陶謝、李杜諸家,不襲前人,不循近派,格惟其高,語惟其淡遠;古文權衡于柳子厚之奇峭,而雜以永叔之能敘事”[2]。一時以碑版、志銘、傳記、序錄請者無虛日,負海內重名幾四十年,卒艱于一第。崇禎中保舉,守令詔下,布政使朱之臣列其品行聞于朝,應征北上,抵維揚輒病,竟不起。其“生平事父孝友,于弟與人無疾言遽色,廉讓節儉……于古今得失、國家是非、時政利害,識始慮終;議論之所及,節概之所操持,雖賁育、慶忌不能奪也。學使侯峒曾稱之曰‘真儒’,舉而祀之學宮”[3]。生平事跡見陳弘緒撰《敦宿堂萬征君傳》和《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三十九等。
有《溉園集》《園居田居東湖集》《詩經偶箋》等,《豫章叢書》錄其《溉園詩集》五卷,《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44冊245頁錄其《溉園初集》二卷、《溉園二集》三卷。陳弘緒稱:“茂先文擬柳州,古詩在陶、韋間,近體時義山,時放翁。要成茂先本色,不拘拘叔敖之衣冠也。”[4]《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卷三十四有周岐《送豫章萬茂先秋浦劉宗伯應征辟》一詩,略知其交游情形。其詩,《江西通志》錄4首,《御選明詩》錄5首,《明詩綜》錄5首,《明詩紀事》錄13首。
萬時華擅長五言詩、七言律詩。其中,五言古詩多山水田園內容,詩風平淡自然,近于陶淵明、韋應物;七言律清婉流麗,似溫庭筠、李商隱。如五言古詩《歲暮田居》十九首,今錄一首以見一斑:
中歲頗憂患,苦為俗所嬰。詩書沿先轍,且復愛斯名。晨梳啟青鏡,覽容時自驚。白日照東壁,素月已西楹。莫疑造化理,榮悴緣物情。弱草無強蔓,苦荼無甘英。
寫田居生活及感受,從內容、語言到風格都酷似陶淵明的田園詩。故裘君弘謂“征君(即萬時華)有《歲暮田居》十九首,蘇武子、陳士業稱其甚似淵明”,并引陳士業之語曰:“古詩在今日,七言未亡,五言亡耳。能存五古者,落落乾坤,僅一茂先。詩本二十首,以見嗣響《十九首》,賴此十九首。”[5]視之為《古詩十九首》的嗣響,可備一說,但“僅一茂先”之語,則不免溢美。而五古《曉度牛嶺》云:
巨靈辟幽壤,滃然劃茲區。勢若群兕蹲,亦若千羊趨。寒光積巖壑,高厚氣有余。恍疑虎豹宅,或有仙人居。山中建子月,萬嶺天風俱。云雨助奇勢,車馬爭盤紆。鴻蒙遇云將,靈境將焉如。
寫牛嶺的崢嶸氣勢,設想為巨靈所辟的幽壤、靈境,充滿神奇的色彩,其浪漫的風格則與平淡詩風有別。五言律詩如:
四渡章門水,歸與益黯然。講依壇際杏,離引曲中弦。野色朝隨馬,溪聲暮入蟬。西風時念爾,千里太行煙。(《送衛子建歸河東》)
宿雁分朝影,章門野水邊。弟兄嗟遠道,離別畏中年。風定晨開纜,江寒早著綿。淮陰垂釣處,今古易潸然。(《送重熙一兄之淮陰》)
兩首均為送別詩,離別氛圍并不濃郁,詩風澹逸。總之,五言是其用力較勤且較偏愛的詩體,他的絕筆詩和臨終時口占的四絕都是五言詩體,正如裘君弘所云:“征君五言尤工,深厚其氣,澹逸其姿,多酷似唐人處。嘗有句云:‘大業千秋社,偏師五字城’,或亦自為寫照。”七言律詩也是他有所成就的詩體,風格清婉流麗,近似溫、李。如《吏隱亭》:
橋水東西孺子鄰,當年仕隱各全身。龍蛇今古孤亭晚,桃李晴陰萬井春。大漢冰霜留氣韻,重湖煙月照精神。因君敢慢今時尉,簿領驅馳或有人。
以崇敬的筆觸,贊頌了梅福的高風亮節。又《孺子祠》:
舊宅曾聞傍水濱,祠堂古岸照嶙峋。五陵樹已迷狐兔,一榻香猶薦藻蘋。意氣何人傾赤社?英雄滿地兆黃巾。當年龍戰終多事,千古冥鴻屬外臣。
由物及人,由吟詠亭祠等古跡到贊頌古人的高潔情懷,清亮婉轉。又如《被征后入里門作》二首,裘君弘評曰:“二詩忠孝藹然,令人挹之不盡。”[6]其他如《過素園理云將遺集凄然有作》《下第送芑孫之蕪江兼訊崑銅諸子》《與黎美周徐巨源飲喻京孟瑤光昆仲三洲亭夜泛舟于湖有作》等,語言精美溫潤,體備氣醇,清婉流麗,故陳田云:“集中七律,清婉瀏亮,尤為獨絕。”[7]其他七言詩也不乏佳作。七絕如《丙子述懷》十六首、《丙子五日悼姬》五首等,凄惻動人,故裘君弘稱:“茂先征君詩,情緒綢繆,詞旨凄惋,令后人讀之,有涼風碧草之思。豈即所謂天下有心人耶?抑其時與遇實為之耶?《丙子述懷》十六絕,乃秋賦報罷之作,中間悼往懷來,幾不忍讀。”[8]又有七絕《遣阿渭乳媼》二首,尤稱慘絕。七言古詩如《夕佳樓》,所詠偰家樓,在府治南昌西北。元末,偰列篪闔門死難,有司徙其樓于城上,以表彰其忠烈。一作薛家樓,嘉靖間,巡撫都御史何遷取陶淵明“山氣日夕佳”之語,更名為夕佳樓。詩歌鋪陳忠烈事跡,頌揚其義行,慷慨悲歌,悠揚婉轉,頗有初唐七古之風。
注釋
[1]秦良:《〈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作家生卒年補遺》考證,《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第25頁。[2]《江西通志》卷七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江西通志》卷七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陳弘緒:《江城名跡》卷二“芳樹齋”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5]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九“萬時華”條,《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73頁。[6]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九“萬時華”條,《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74頁。[7]陳田:《明詩紀事》,第3371頁。[8]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九“萬時華”條,《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72頁。
上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北宋江西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