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沒嘴的葫蘆》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沒嘴的葫蘆
拼音:méi zuǐ de hú lu
比喻沉默寡言的人。2.比喻有話說不出來。例如
“瞧人家這屋整的,真沒說的。”“這老秦頭,平時看著象個沒嘴的葫蘆,卻原來肚里有貨。”(唐鎮(zhèn)《遺失》)
賈母聽了,笑道:“原來這樣,如此更好了!襲人本來從小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的,豈有大錯誤的?”(《紅樓夢》78回)
[包待制云]兀那婆子,你還著他三人心服,果是誰打死人來?[正旦唱][紅芍藥]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 (關漢卿《蝴蝶夢》2折)
或作[沒嘴葫蘆]。例如
豈知幾位耆民,在鄉(xiāng)下時,雖然眾人見了他們惟命是聽;及至他們見了官,亦變成了沒嘴葫蘆。莊大老爺說一句,他們答一句。及至問他究竟,依然是面面相覷,默然無息。(《官場現(xiàn)形記》15回)
或作[悶嘴葫蘆]、[鋸了嘴的葫蘆]、[鋸了嘴子的葫蘆]。
上一篇:歇后語《求爺爺告奶奶》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沒有梧桐樹,招不了鳳凰來》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