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拼音:cǐ chù bù liú yé , zì yǒu liú yé chù
指在某處不能安身,自然會有其他去處。例如
祥子明知道上工辭工是常有的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是他是低聲下氣的維持事情,舍著臉為是買上車,而結果還是三天半的事,跟那些串慣宅門的老油子一樣,他覺著傷心。(《駱駝祥子》6)
或作[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例如
我偏偏要看一看,這個世界,到底會變成個什么樣子?未必就能長久這樣下去。對,不死,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我不信,天下這么大,就沒有我張玉生的立足之地。(峻青《張玉生》)
直到一九七八年,在一位同志的遺作里不是還譏諷丁玲反黨嗎?這些,我能不懂嗎?但是,我不在乎,我相信歷史的公正。“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處處不養爺,爺爺投八路。”文壇不能呆了,我到基層去,到群眾里面去。(丁玲《我這二十多年是怎么過來的》)
或作[這不收爺,自有收爺處]。
上一篇:歇后語《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武大郎賣豆腐,人悚貨軟》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