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打掉門牙往肚子里咽》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打掉門牙往肚子里咽
拼音:dǎ diào mén yá wǎng dù zi li yàn
比喻被打擊、受委屈以后忍氣吞聲。2.堅強的承受打擊,不流露怯懦。例如
“他們這是逼著啞巴說話,咱們就說幾句給他們聽聽。”二牛子也激憤地喊了起來。“咱不能老是打掉門牙往肚子里咽呀。”幾個小伙子齊聲喊著。(《冀魯春秋》1部7章2)
或作[打掉門牙合血吞],例如
第一次奉直戰爭,張作霖準備一軍,出兵近二十萬,不料開戰七天便一敗涂地。“打掉門牙合血吞”,老張一跺腳把總司令部撤到山海關收拾殘局。(《張作霖演義》20回)
或作[打掉牙咽進肚子里]。例如
生米已經熬成稀粥爛飯,朱二仙姑只得打掉了牙咽進肚子里,心疼得像摳出眼珠子,把愛女藍襪子嫁給了上無半磚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佟寶慶。(《野婚》3)
或作[打掉了牙咽到肚子里]例如
本村有個俊俏姑娘叫于芝秀,偷偷跟邵火把相好已經五六年,……于芝秀的爹娘只看楊家眼前興旺,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胳膊拗不過大腿,于芝秀只得嫁到楊家去;木已成舟,邵火把也只得打掉了牙咽到肚子里。(劉紹棠《魚菱風景》2)
于昌軍一聽,這不是全把過錯推給他了嗎?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敢辯明,駁斥,只好打掉牙咽到肚子里,讓陳景海胡亂在領導面前指責。(《浮云》254頁)
或作[打掉了牙咽下肚子里]。例如
翠菱雖然小心眼兒,可是還算得上性情爽利;一心進步,不惜割斷她跟洛文從苦難中結下的姐弟深情,到頭來仍然被人歧視,只有打掉了牙咽下肚子里。 (劉紹棠《二度梅》9)
或作[打了牙往肚子里咽]。例如
好哥呀!你虧了和我說聲!你要去告個折腰狀,怕丑丟不盡么?還不“打了牙往肚子里咽”哩! (《醒世姻緣傳》74回)
既不幸遇儉年,又遭著虎狼官,打了牙只望肚里咽!明日大赦已將到,竟把錢糧封納完,閉了門且吃安穩飯。(蒲松齡《磨難曲》)
或作[打落牙齒向肚中咽]。例如
在家中做小伏低,好似啞子吃了黃連,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恥,真是好漢打落牙齒向肚中咽。(汪廷訥《獅吼記》10出)
或作[打落牙齒肚里咽]。例如那時的兵餉,上司衙門常常拖欠延緩,不能按期發放,所以駐軍欠地方糧銀也就習以為常。只要防地不變總還償還有望,加上商家對官兵心存幾分懼怕,一般也就打落牙齒肚里咽了。(《張作霖演義》4回)
或作[打牙肚里咽]。例如
狄希陳道:“他得咱們些銀子,哄著咱又告下狀來。我必定補狀追他的銀子還咱。”童奶奶道:“這是咱吃他的虧了,只好‘打牙肚里咽’罷了。他說給銀子,咱還不敢認哩。”(《醒世姻緣傳》80回)
上一篇:歇后語《打開窗戶說亮話》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打著燈籠難找》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