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初生牛犢不怕虎》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初生牛犢不怕虎
拼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剛生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輕人無所畏懼,敢想敢干。例如
“爹,急啥?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你放心好了。”“我的閨女,你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你的將在哪兒?你的土在哪兒?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你不能那么粗心啊!”(周喜俊《風雨高家店》)
趙華罵道:“壞了,上當了,這小輩是誠心顯能!待我追上他,須和他較量一番,看他有何能為,至多不過是個不怕虎的初生牛犢! (《英雄大八義》下427頁)
或作[初生牛犢不畏虎]。例如
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慌,但有些人好象初生之犢不畏虎,摩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李自成》1卷上14章)
或作[初生犢子不怕虎]。例如(郭)公曰:“老軍門明見,卑職是實缺,且曾署過幾任,頗曉得奏銷的利害。蒙城、阜陽他們都是初任,殆諺所謂初生犢子不怕虎也。”(《帶印奇冤郭公傳》35回)
或作[初生之犢不懼虎]。例如
卻說關公回寨,謂關平曰:“龐德刀法慣熟,真我敵手。”平曰:“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三國演義》74回)
或作[初生兔兒不識虎]。例如
王明一者是初生兔兒不識虎,二者是個乘勝長驅不用鞭。不聽左右勸解,一任的趕他下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53回)
上一篇:歇后語《出頭椽子先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