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情盡橋
作者: 陳洋
【原文】:
雍陶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原文作者】:雍陶
【鑒賞】:
相傳雍陶在唐宣宗大中年間任簡州刺史時,其治所安陽(今四川簡陽西北)城外有座橋,當地人送客,習慣上都送到這座橋止步,故有人將這座橋名為“情盡橋”。一天,雍陶送客到這里,看到了橋名,待問明原故后,認為橋名起得不好。便將“情盡橋”改名為“折柳橋”,并寫下了上面這首詩。
“從來只有情難盡”,詩人說,人們之間的感情包括友情、愛情,相知相思、相戀相慕,魂牽夢繞,何嘗有“盡”的時候呢?
事情恰恰相反,天長地久有時盡,人間之情無絕期。既然如此,詩人對橋的名字提出異議,并發(fā)問道:“何事名為情盡橋”,為什么偏偏叫做“情盡橋”呢?實際上這座橋是人們送別分手之地。唐朝時的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為“柳”與“留”諧音,人們折柳送別,藉以表示不忍離別之情。于是,作為一州之長的詩人決定把橋的名稱改一改,把情盡橋改為折柳橋。
詩的最后兩句說:“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從此以后,這座橋就改名為折柳橋,任憑這里的千萬枝柳條都灑滿人間的離愁別恨吧!詩人巧妙地把細柳條條的眼前景拈入詩中,使它成為人間的無窮無盡離別之情的形象表現。既呼應首句“從來只有情難盡”,又使“難盡”二字更為強烈可感。同時也使“折柳橋”成為無盡之情的見證,賦予橋以人的情感,這結尾一句是寫得很精彩的。
上一篇:《題烏江亭》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題揚州禪智寺》少兒唐詩鑒賞